|
首页
信息公开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20)
来源:质量与规划发展中心    发布人: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1-01-18


 

 目录

 

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 6

一、学院简介............................................................. 6

二、办学条件............................................................. 7

第二部分  学生发展................................................... 7

一、招生情况............................................................. 7

(一)招生举措....................................................... 7

(二)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8

二、在校体验............................................................. 8

(一)学生管理....................................................... 8

(二)校园文化....................................................... 9

(三)学生资助....................................................... 9

(四)心理健康教育.................................................. 11

(五)思想政治教育.................................................. 12

(六)学生活动...................................................... 13

三、创新创业............................................................ 13

(一)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统筹规划.................................... 14

(二)整合校园资源,优化创业环境.................................... 14

(三)丰富校园活动,营造创业氛围.................................... 14

(四)注重典型引领,推动全局工作.................................... 14

四、就业质量............................................................ 15

五、依法治校............................................................ 15

(一)推进制度建设,完善学校治理体系................................ 15

(二)聘用法律顾问,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16

第三部分  教学改革.................................................. 16

一、人才培养模式........................................................ 16

二、专业建设............................................................ 17

(一)建立评议机制.................................................. 17

(二)制定专业规划.................................................. 18

(三)优化专业设置.................................................. 18

(四)推进专业发展.................................................. 19

三、课程建设............................................................ 21

四、教学管理............................................................ 23

五、以赛促教............................................................ 24

六、师资建设............................................................ 24

(一)教师规模...................................................... 24

(二)教学能力培养.................................................. 24

七、信息建设............................................................ 25

八、校企合作............................................................ 26

(一)实践条件得以改善.............................................. 26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得以强化...................................... 26

第四部分  国际合作.................................................. 28

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28

二、规范管理国际合作项目................................................ 29

第五部分  服务贡献.................................................. 29

一、培训服务............................................................ 29

二、考试服务............................................................ 30

三、继续教育............................................................ 31

四、科研服务............................................................ 31

(一)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31

(二)增强科研服务能力.............................................. 31

(三)加强科研规范管理.............................................. 32

(四)推进成果服务社会.............................................. 32

五、扶贫服务............................................................ 32

(一)未脱贫户排查及“一户一策”工作................................ 33

(二)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33

六、征兵服务............................................................ 34

(一)超额完成征兵任务.............................................. 34

(二)严格落实学费代偿.............................................. 34

第六部分  政策保障.................................................. 34

一、政策支持............................................................ 34

二、质量监测............................................................ 35

(一)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35

(二)建立教学评价体系.............................................. 35

(三)加强教学常规检查.............................................. 35

三、资金保障............................................................ 36

第七部分  挑战与展望................................................ 36

一、问题与挑战.......................................................... 36

(一)办学规模制约学院进一步发展.................................... 36

(二)办学国际化程度不高............................................ 36

(三)科技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36

二、发展与展望.......................................................... 37

(一)完善顶层设计,拓宽发展空间.................................... 37

(二)强化国际合作,打造旅游职教品牌................................ 37

(三)加快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37

附表:............................................................. 38

表1  学生发展........................................................... 38

表2  办学条件........................................................... 39

表3  教育教学........................................................... 40

表4  科研与社会服务..................................................... 41

表5  国际交流........................................................... 41

 

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

一、学院简介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云南省教育厅直管的省内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学校设有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外语学院、文化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资源工程学院、信息与传媒学院、烹饪学院及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思政教学部等“8院3部”,形成了以酒店管理、导游、旅游管理等旅游类为核心的相关专业40个。学校依托产业、立足云南、服务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以全日制高职学历教育为主,培养旅游类专业人才,服务旅游产业发展,为云南省实现“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的战略目标提供专业人才支撑。

学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创建高水平旅游职业高等学校为目标,厚植旅游产业,内涵集成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学院被教育部设立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被文化和旅游部(原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被中国科协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7年、2018年被评为“国际影响力50强”,2018年获评首届“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2018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2018年被列为首批“云南省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职业院校管理15强示范校”,学校牵头的云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被立项为“云南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化办学建设单位”。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院将继承和发扬“博学通道,知行合一”的校训,走“依托行业、产学结合、接轨国际”的特色发展之路,以培养具有高素质管理服务技能和竞争力的应用型旅游人才为办学使命,力争把学校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区域特色鲜明、行业融合度高的旅游职业高等学校,为主动服务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旅游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二、办学条件

办学基本条件指标随在校生规模扩大,在生均图书、生均占地面积等方面稍显不足。数据显示,校园占地面积361531.37平方米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7911人,生均占地面积45.70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57675.00平方米、生均9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7.49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580.37万元、生均4525.81元,新增科研仪器设备比例为3.98%。馆藏图书39.43万册、生均49.84册,生均年进书量3.2册。学校共有计算机1685台,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14.30台。有校内实践基地(实训室)18个,共有校内工位数1697个,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0.2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1个,基本满足教学实习需要。

表1  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表

指标

单位

2020

1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元/生

4525.81

2

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生

9

3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个/生

0.21

4

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15300

其中:年生均财政专项经费

3526.21

5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万元

81.29

6

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人时

1549.76

7

生均企业实习经费补贴

2300

其中:生均财政专项补贴

0

8

生均企业实习责任保险补贴

70

其中:生均财政专项补贴

0

9

主要办学经费来源(单选打√):

省级√

第二部分  学生发展

一、招生情况

(一)招生举措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招生录取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严格规范管理,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和平稳有序,在省教育厅和省招考院指导监督下,按照“招考分开、职责明确、组织有序、保证落实”的方针,将招生录取工作责任落实到位,保障完成质量。

2.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和规范管理

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9〕4 号)要求。严格执行经省教育厅审批通过备案的招生章程;严格审查考生录取资格,认真落实投档录取工作;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布经省教育厅备案、核准、分送的招生计划等有关规定;严格建立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的制度,校长对录取结果负责;严格执行“30个不得”招生工作禁令。

3.认真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工作

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关于严密组织 2020年高职扩招考试的通知》(云招考院〔2020〕69号)文件要求,由学院招生就业处和教务处专项负责,采取网络远程测试的考核办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开展高职扩招工作。编制了《云南旅游职业学院2020年高职扩招招生章程》、《云南旅游职业学院2020年高职扩招考试说明》、《云南旅游职业学院2020年高职扩招文化考试系统使用说明》,积极组织开展高职扩招专项工作。今年我院高职扩招计划659人,报名821人,考试720人,录取659人,报到607人。

(二)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2019-2020学年,计划招生3000人,实际录取3019人,录取率100.63%;实际报到2615人,报到率86.62%。与去年相比趋于稳定。招生生源结构日趋合理,总体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二、在校体验

(一)学生管理

2020年,学院共修订12个学生管理制度,汇编相关学生管理文件并印发5500余本《学生手册》,组织2020级全体新生在入学教育期间认真学习。组织翻印5500册《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安全教育手册》,供全体新生学习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反对邪教、扫黑除恶、预防诈骗、抵制传销、预防伤害及禁毒防艾、新冠病毒等常识性教育。

疫情防控期间制定学生返校方案,开展学生返校风险判定、学生返校线上申请,假期学生去向表登记、个人健康承诺书等工作。利用“我在校园”小程序做好学生晨、午、晚检体温报送工作及因病跟踪等工作,及时处置发烧学生就诊工作,实行封闭、半封闭式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

(二)校园文化

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学院领导班子围绕“厚德通道、博学知行”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坚持“知行并尚,化育延芳”的办学理念,注重校园内在文化的提炼。

一是制作微视频《青春战疫 爱国力行》获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优秀成果奖。二是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征集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引导广大师生养成阅读经典的良好习惯,在博览群书中涵养心灵、浸润思想、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丰富生活,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和精神共鸣。

(三)学生资助

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细化认定标准,采用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将他评和自评相结合,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2019/20学年,学院生均奖助金额达2,681.71元/生。2019/20学年中央及省级财政下拨资助资金737.12万元;办理生源地贷款2082人,实际发放贷款金额1531.964万元(奖助项目落实情况具体如下表)。

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坚持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金融知识讲座、励志教育等系列活动,将感恩、诚信、励志教育贯穿资助工作的始终,将系列教育活动纳入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

表3  2019/20学年各级各类资助项目政策落实情况

级别

名称

人数

金额(万元)

学期

国家一等助学金

1957

359.58

2019--2020学年春季

补发新增建档立卡户家庭国家助学金

33

9.34

2019--2020学年

国家助学金

2545

448.05

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

国家奖学金

13

10.4

2019--2020学年

国家励志奖学金

340

170

2019--2020学年

省政府奖学金

7

4.2

2019--2020学年

省政府励志奖学金

27

10.8

2019--2020学年

生源地助学贷款

2427

1254.836

2020年秋季

入伍学费补偿、减免

88

85.8

2020年秋季

校级奖助

省校级优秀毕业生

133

3.99

2020年春季

校级奖学金

81

16.2

2019--2020学年秋季

校级助学金

605

60.5

2019--2020学年秋季

学费减免

166

49.02

2020-2021学年

勤工俭学

294

18.576

2020学年至11月

奖励入伍学生

99

25.16

2020年秋季

中职

国家奖学金

5

3

2019--2020学年

省政府奖学金

7

2.8

2019--2020学年

免学费

1824

364.8

2019--2020学年

 

表4  2019-2020学年奖助学金评选汇总表

国家

奖学金

13人(大专)

5人(中专)

励志奖学金

340

助学金

1990+2545

省政府及教育厅

奖学金

7人(大专)

7人(中专)

三好学生

32

励志奖学金

27

优秀学生干部

8

先进班级

16

省级优秀毕业生

133

校级

奖学金

81

三好学生

158

助学金

605

优秀学生干部

294

先进班级

23

文明宿舍

30

治安先进班级

3

优秀毕业生

133


国旗护卫队先进个人

(四)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关爱谈心帮扶

自疫情发生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专业老师就及时开通线上疫情心理援助和咨询,同时,对假期留校因疫情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辅导。复学后除了开展全校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状况测评,还要求各班主任重点排查困难及有特殊家庭变故的群体,开展谈心帮扶;培训心理委员开展同辈帮扶、谈心,及时识别出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由心理中心老师进行个别咨询并根据疫情期间的心理防疫应急方案进行及时处理。确保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和安全。

2.发挥网络宣传优势进行心理专题推送

假期间主要通过疫情防控健康心理云旅院与你在一起QQ群547345649和学校公众号对心理防疫进行专题推送、宣传和咨询。学生复学后通过学校公众号等途径向学生推送“525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方案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心理健康,积极参与心理活动。相关心理活动的成果也在学校网站和公众号进行宣传。

3.开展疫情防控心理专题辅导和教学

疫情期间,我校自2020年3月10日就每周都持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线上教学,每章教学内容都安排有疫情心理防控的相关知识,更发地满足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需要。5月18日全校复课每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由线上恢复到线下,第一周心理健康课,再次统一讲授健康教育第一课,加强学生返课后的心理防疫意识,提升心理防疫技能。

4.学生复学后开展的心理测评筛查与危机干预

我校自2020年4月更新心理测评系统以来,到2020年12月为止,已经顺利完成春季学期疫情期间心理测评、秋季学期新生心理测评共两次心理测评工作,并形成了系统的数据档案。

5.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系列活动

(1)举行学校第一届心理主题摄影作品比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疫情。

(2)举办全校心理委员培训系列讲座四场,提升心理委员专业素养,更好地发挥心理委员角色,开展同辈心理辅导。

(3)举办全校第六届宿舍心理文化装饰比赛,塑造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寝室心理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生命、生活的感悟。

(4)举办全校第三届大学生班级心理健康公众号比赛体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展现健康人格,阳光心态,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5)举行全校第八届大学生心理剧比赛暨心理剧短视频比赛,展现大学生心理感悟瞬间。

(6)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解忧信箱、最美绿丝带代言人等宣传活动,让同学们在疫情中持续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组织“抗击疫情·关爱心理”心理健康征文大赛。让全校师生,记录下防疫阻击战中值得铭记的时刻,见证身边发生的感人点滴,凝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弘扬在抗击疫情中呈现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

(五)思想政治教育

配齐辅导员。按比例配齐辅导员,目前共配备包含党总支副书记、团支书在内的专职辅导员22人,兼职辅导员6人,并于今年7月、10月份分别招聘两批共计15名辅导员;完成校内25名教师转岗辅导员工作,组织辅导员参加校本培训及学年总结考核,2020年丁露依同志荣获云南省2020年高校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沈晓文同志荣获云南省2020年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丁露依同志荣获云南省第十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

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专题教育和诚信教育等活动。配合保卫处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安全微伴,抓好学生安全与法纪教育月活动。成立学院国旗护卫队,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做好违纪学生的处理工作。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反传销、抵制网络诈骗、禁止餐饮浪费等主题班会。超额完成2020年征兵工作,入伍或退役学生学费补偿和减免工作,制定2020年军训实施方案、配合云南省武警总队昆明支队完成为期两周的2020级5050余名新生军训及军训鉴定工作,同时完成成绩录入以及课堂教学任务,开展“大学军事理论与技能”课程教学工作。做好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信息录入、贷款回执录入,及时缴纳风险补偿金。为在校生发放月饼、中秋新生联欢会、发放春节留校学生过年补助、疫情在校学生补助等。联系银行多次进校园普及金融知识和宣传教育工作。

(六)学生活动

学生社会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云南省宗教知识竞赛,校内8位同学荣获省级优秀个人称号;配合团委成功举办诵读经典诗歌朗诵比赛;开展十九大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上橱窗、进教室、进广播、入网站等宣传活动。积极组织全院学生参加“宪法小卫士”答题活动,宪法日举行升旗仪式领学宪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爱我国防网上知识竞赛活动。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反传销、抵制网络诈骗、禁止餐饮浪费等主题班会。云旅易班学生工作站于3月开展“身边的风景”摄影比赛、4月开展“疫情防控主题班会”、6月开展“端午品粽香”手工比赛及“晒出童年照”活动、11月开展“秋天的第一张名片”手工活动、12月开展“拍出你眼里的冬天”抖音视频比赛。

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团队赴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金江镇仕达村开展文化艺术服务、推普脱贫攻坚服务、理论宣讲(法治宣讲)和榜样宣讲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视频《心中的日月》发布在学习强国平台、中国青年网,并获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颁发的2020“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视频奖。学院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家乡疫情防控战疫,树典型、做榜样,共计113名团员青年,有责任、有担当、讲奉献,用自己的青春与热爱奉献社会,在家乡防疫一线坚守岗位,以青春名义宣誓、以实际行动担当,以赤子之心、报热爱之地,守护着家乡父老的健康和平安,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力量、贡献力量。

三、创新创业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精神,积极促进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取得进展。通过第三方评价报告显示显示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开展较好。

(一)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统筹规划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基本思路,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通过设置《创新创业》、《投资理财》、《企业内部控制》、《市场营销》、《服务礼仪》等课程教学,在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发散性思维,也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二)整合校园资源,优化创业环境

学院通过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各专业都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讲授与实践指导,加强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知识、能力、信心。学院每年都组织院系创业大赛,并选出优秀选手参加省赛,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

(三)丰富校园活动,营造创业氛围

学院认真组织开展第六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云南省“台创杯”校园模拟求职大赛”,各二级学院积极动员学生参与比赛,先后开展了“简历大赛设计”、“模拟招聘”院级比赛和校级比赛。联合经济管理学院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三等奖1项。学生通过比赛不仅得到了历练,同时还提升了制作简历、面试技巧的能力,增强了毕业生对创新创业政策的了解及主动创业的意识以及创业后运营状况的把控。

(四)注重典型引领,推动全局工作

多年来,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数十万优秀毕业生;一直坚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涌现了很多的创业典型案例;他们立足于装备制造业、立足边疆、立足于基层,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拼搏,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就业质量

顺利完成2020届学生毕业工作,毕业生2590人,就业2235人,初次就业率86.29%。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432人,就业率91.44%;全国52个贫困县生源毕业生282人,就业率91.13%;云南省9个贫困县生源毕业生279人,就业率91.13%。毕业生以当地就业、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就业为主,平均月收入2753元,雇主满意度87%,毕业三年职位晋升比例90%,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94%。

表5  学生发展

指标

单位

2020

1

毕业生人数

2590

其中:就业人数

2235

2

毕业生就业去向

--

--

A类:留在当地就业人数

1201

B类:到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人数

1229

C类: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人数

1271

D类:到500强企业就业人数

1036

3

初次就业率

%

86.29

4

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

%

78

5

月收入

2753

6

自主创业比例

%

0.5

7

雇主满意度

%

87

8

毕业三年职位晋升比例

%

90

9

母校满意度

%

94

五、依法治校

(一)推进制度建设,完善学校治理体系

以巡察整改为契机,积极推动重大制度改革。接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对学校开展的为期一个月的政治巡察,这是对学校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以巡察整改为契机,针对巡察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全面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做到立行立改。

以《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章程》为引领,积极推进“三定”方案、绩效分配、职称改革、内控建设等制度修订始终在持续之中,有的草案基本成熟,有的已经报上级部门审批,将按照工作计划,经过规定的程序后发布实施,完成了学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办法草案制定。基本建立起以《章程》为核心,各项制度标准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国家职业教育有关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得到全面落实,依法治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聘用法律顾问,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规范‘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和‘四不一末’制度,推进政务公开。依照《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法律顾问工作规则》之规定,聘用杨锡山为学校法律顾问,为学校及各二级部门起草、修改、审查各类合同、协议以及各类规章制度、管理规定等法律文书,参加或列席有关会议、会谈,并提出法律意见,针对有关突发性事故和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三部分  教学改革

一、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适应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云南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自2013年以来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20年,学院进一步主动适应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云南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紧靠行业、强化实操、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多层次”“多元化”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增强自身特色为重点,以“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同步并行,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的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步伐。

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了“HOTEL”人才培养模式,导游专业构建了“双循环工学交替,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打造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和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各自开展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经过多年实践,已建成11个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有关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对接职业标准,对标“双高计划”建设标准,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体现旅游文化特色,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定位更加准确,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根据行业需求得到及时调整优化。

同时,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积极推行“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发挥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优势,强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专业实操能力,2020年学校实施了“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堂搬进企业”,把“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紧密对接,不断提高人才竞争力。

2.学分制试点工作不断推进。积极推进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合作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进程,三校共同商议制定了学分互认管理办法;同时制定并实施《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建立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授权等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学分的认定机制,以学分制为中心的各项教学改革不断得到推进。

3.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20年学校完成烹调工艺与营养、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婚庆服务与管理等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工作。积极推广“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双培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完成了2020级各专业及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修订工作。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定位更加准确,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根据行业需求得到及时调整优化。

二、专业建设

(一)建立评议机制

建立了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设置评议机制,进一步规范了专业设置程序,坚持动态调整,专业预警退出机制不断完善。通过淘汰停办部分专业,新增一批与时俱进、符合地方经济及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学校定位的专业,学校专业布局日趋合理。2020年学校新增无人机应用技术、工程造价、营养配餐、茶艺与茶叶营销、物业管理等5个专业,撤销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旅行社经营管理、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等3个专业,专业数达到41个。圆满完成了2021年拟新增4个专业、撤销1个专业的申报工作。

(二)制定专业规划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与实力的重要标志。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等学院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推动我院专业建设快速发展,优化专业结构,精准办学定位,提高办学特色,提升办学优势,促进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和《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学院2020-2025年专业建设定位规划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制定了《云南旅游职业学院2020-2025年专业建设规划》。

(三)优化专业设置

在设置专业时,紧密结合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围绕服务国家“两个战略”,服务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和“人才兴旅”战略要求,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衔接,通过逐年新增与时俱进、符合地方经济及旅游产业发展和学校定位的专业,淘汰停办部分专业,学校专业布局日趋优化,基本渗透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并以导游、酒店管理等骨干或特色专业为引领,紧密对接旅游行业产业链和岗位群,整合相关相近专业实现师资、课程、实践等资源共享,初步建成了旅游管理、酒店服务、财经商贸、语言教育、信息传媒、资源工程、文化艺术等7个专业集群。目前学校旅游类及相关专业占比达到61%;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估显示,2018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7.48%,2019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5.4%;2019年学校76.79%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专业相关度相对较高;学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达87.05%。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导游证考取率在全省旅游类专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人才培养、行业培训、科研服务、国际交流融汇贯穿,主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能力大大加强。

不断加强专业群建设。根据各专业的产业分布、岗位对应、课程内容等逻辑关系,优化专业治理结构,创新专业发展模式,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2020年学校积极进行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的申报准备工作,拟于2021年完成8-10个校级专业群的组建,力争2-3个专业群升级成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将1-2个专业群建设为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形成以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为支撑、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并进的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水平专业集群。学院共设置了41个专业,2019-2020学年招生专业40个,新增专业8个,停招专业1个。

(四)推进专业发展

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的精神,按照区域、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参照有关职业资格标准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持续推进40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修订完成了100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现有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

导游专业是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全国旅游院校示范专业,并与酒店管理专业一同列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专业,同时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云南省职业院校高水平骨干专业;2019年7月,导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旅游服务与管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会计专业是省级5星(A类)专业;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是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中国旅游教育蓝皮书2017-2018》显示,我校休闲服务与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排名全国第3位,导游专业排名全国第5位,酒店管理专业、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排名全国第7位,旅游英语专业排名全国第8位。

案例:

全国1+X空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考试工作

为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20年12月我校成功获批“教育部1+x空中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试点,成为云南省高级院校内首批获取的高级考核站点。

2020年12月19日,全国1+x空中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在我校顺利开考。考试过程中同学们沉着冷静、有条不紊,考评员们客观公正,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考评,考场考风端正,井然有序。在大家的努力下,全国1+x空中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考试顺利完成。

此次由教育部组织的1+ x空中乘务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在我校圆满落下帷幕,同时也是我校试点工作的又一次落实和提升,更为后续1+x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注入了强大动力。借此机会,我校将大学生学历教育与实训培养结合起来,认真落实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方向,为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注入了灵魂,为每一位莘莘学子谱写人生新篇章,同时谱写出高等教育发展的华彩文案。


1.png2.png

三、课程建设

2019-2020学年学院共开设课程1125门,其中,A类课程187门、占16.50%,B类课程672门、占59.50%,C类课程271门、占24.0%,课程类型格局以B、C类课程为主,减少了A类课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公共课157门、占13.96%,专业基础课323门、占28.71%,专业课654门、占58.13%,以专业课为主,同时学院重视课程体系的构建,逐步增加专业选修课,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丰富公共选修课门类和内容,满足学生的兴趣。

表2  开设课程类型及比例表

课程类型

门数/门

占比/%

开设课程总数

1125


其中:

A类课程

187

16.50%

B类课程

672

59.50%

C类课程

271

24.0%

其中:

公共课

157

13.96%

专业基础课

323

28.71%

专业课

654

58.13%

案例:

课堂教学规范建设项目效果明显

课堂教学规范建设项目从立项、设计、完善、落地长达半年之久,文件已于年初正式颁布,尽管受疫情影响,项目仍如期在5月正式实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教学的基本细胞——课堂教学切入。

此项目共分四个组,学校七院三部全覆盖,由组长带队,成员由教学职能部门、教学院部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组成,校领导不定期参与其中。整个项目共听课33人次、每次听课后,集体交流、正式反馈给被评教师。截止2020年7月,项目组共检查课程标准23份、教授计划33份、教案100余节次、作业182份,涉及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三个环节,下学期伊始完成考核评价,从而构成教师完整的课堂教学评价闭环。

从执行的基本情况来看,评价标准统一事关重大,为此项目专门做了统一研究、部署和分组研讨,随堂随机听课,尽量做到评价公平、公正、客观;也发现了年轻教师中一些好苗子,具备教学的基本素质素养,能够上好一门课。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授课计划不合理、违反计划授课、教学设计环节薄弱、教案编写不够规范、忽视教学反思等现象。总之,整体教学水平不太满意,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提升,建议重点落实教案规范,教学设计为突破点。

课堂教学规范建设项目任重道远,是个系统工程。在今后一年半时期内仍长期常态开展,项目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引导,帮助和提高,应该说,导向作用明显。

3.png

四、教学管理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专门制定了《中共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委员会加强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方案》。2017年以来,学校通过大力推行《教师工作手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在所有教室教师和实训室设立“手机休息站”规范学生课堂行为;为所有教室、实训室制作“课程表公示牌”使教室管理、领导听课、随机督查更加方便高效;狠抓以实习安全为重点的“三期”(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规范实践教学;严格执行每天由教务处组织,二级学院轮流打考勤制度整治师生迟到现象;大力推广积极教学法、推行“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加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实习计划、教研活动记录、教学日志等教学资料的审查力度;实施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积极开展教师教学竞赛;实施课堂教学规范项目等举措,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得到了更有力地实施,教学过程的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秩序得以进一步规范,学生迟到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极大改善,学校的教学局面得到了极大地改观。学校被云南省教育厅认定为“云南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15强”。

五、以赛促教

组织完成2020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承办和参赛工作。共成功承办云南省赛项8项,积极组队参赛赛项22项。共计获奖学生68人(一等奖、二等奖47人);获奖指导教师53人,学院荣获教育厅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及“特别贡献奖”。组织完成全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工作,经教务处积极和省教育厅协办单位超星集团对接,获得了该企业的省赛专用平台、资金及人力赞助,圆满举办了2020年全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2020年学校6个教学团队闯入云南省教师教学能力决赛,获得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六、师资建设

(一)教师规模

截至2020年9月,全日制在校生7911人,教职工353人,其中专任教师155人,折合教师总数507.89人,生师比为15.58:1。

专任教师中,在学历结构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29%;具有硕士学位教师77人、49.68%;具有学士学位教师63人,占40.65%;专科及以下教师2人,占1.29%。在职称结构上,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5人、占29.03%;中级职称教师62人、占40.0%;初级职称教师24人、占15.48%;其他未定级教师24人、占15.48%。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61.29%。

(二)教学能力培养

为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并为学校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遴选选手,学校定期举办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特别是2019年,学校积极和2家省教育厅协办单位超星集团、昆明爱必拇科技有限公司对接,获得了两家企业的省赛专用平台、资金及人力赞助,全面对接省赛的标准和要求,圆满举办了全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2019年6个教学团队一举闯入云南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并获奖,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2020年所有参赛作品较去年相比有了较大的提升,各教学团队在日常教学中主动采用了多个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对学校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经验。

案例:

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为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并为学校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遴选选手,学校定期举办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特别是2019年,学校积极和2家省教育厅协办单位超星集团、昆明爱必拇科技有限公司对接,获得了两家企业的省赛专用平台、资金及人力赞助,全面对接省赛的标准和要求,圆满举办了全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2019年6个教学团队一举闯入云南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并获奖,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2020年9月,学校6个教学团队闯入云南省2020年度教师教学能力决赛,获得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七、信息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水平建设。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利用云存储、大数据、移动通讯等信息化新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日常运行管理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近年来,学校完成了所有普通教室的“智慧化”改造,所有教室采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实时监控+智慧系统”模式,对学校教学信息化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引进了超星公司的“MOOC平台+MOOC课程”,提供多达300余门慕课供学生课余选修,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联合开发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并投入使用,保障了疫情期间学校在线教学的顺利实施;建立了大量数字教学资源,如图书信息资源中心自主学习平台收集的教学资源,师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进行网上评教、网上选课、网上查分,学习精品课程,以及进行馆藏文献资源检索等;开发了“网上教学质量评教系统”,利用数字化强化教学监控,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测评工作,查找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把学生评教结果反馈到各二级学院(部);引入由重庆天极云智网络有限公司开发的技术先进的专门实习管理平台“习柚APP”,学生实习管理更加过程化、精细化,实现了在系统中签到定位、实习查岗、安全预警等功能,有效解决了学生实践教学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实习档案更加规范、科学、完整,实习效果良好。

八、校企合作

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和完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实训基地的使用功能,同时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一)实践条件得以改善

通过多种途径逐年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紧紧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以实现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目标,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为目的,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建设校内开放式、一体化旅游培训、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增长到18个,设备总值增加至2348.74万元,生均设备值提高至4525.81元,为专业办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条件。与此同时,学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大合作力度,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效率。建立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机制,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依托洲际集团、康辉旅行社、云南省地质调查院等数十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2020年新增校企合作企业20家,校外实训基地达到91个,覆盖了学校所有专业。实现了校企双方在人员互派、人才培养、设备投入等方面双向开放、深度合作的良好局面。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原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之一(全国仅50个);学校酒店管理、烹饪专业深度合作企业浙江乐清金鼎大酒店获得省教育厅颁发的“校企合作示范企业”称号。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得以强化

为确保疫情期间学生实习的安全,召开多次实践教学工作会议,建立健全实习实训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痕迹管理和安全检查,实行学生实习周报和月报制度,确保学生实习平稳运行。

案例

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

根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的指示精神,专业共建是一种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有利于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文化艺术学院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与天坤集团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天坤国际集团武协助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开展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的招生、专业建设、甲方师资培训、学生管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技能课教学、学生专业对口实习、就业等工作。企业协助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对我院派遣参与校企共建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按照共建专业的管理体系进行培养、考核。协助我院共建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教材、高铁训练手册、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等课程资源。

天坤开发专门针对学生就业进行定向服务,学生入学初期签订就业协议,通过专业培训及职业素质课,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及就业城市意向,通过教学老师的技术指导及就业老师的指导,企业推荐就业学生能顺利的找到对口专业工作。校企专业共建在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及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优质资源及理念,制定出最契合合作院校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利用企业办学经验带动我院高铁乘务专业建设。

2020年因疫情影响,迎来了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天坤教育校企为同学们的顺利实习就业保价护航。因为高铁乘务专业校企合作的专业背景,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不是再一项传统的单一工作,而是国家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革思路的践行。学校和天坤教育的共同努力、紧密配合,给学生提供了昆明、广州、上海、北京、南宁等地的高铁乘务员、高铁乘服员、高铁安全员,地铁站务员及地铁安检员五大岗位,第一轮有超过80%的同学通过了选拔,获得了心仪的岗位。其中45名同学已赴广州,服务于广州铁路集团的各个高铁线路。其余学生也会根据用工企业要求,也纷纷走出校园,踏上职场的征程。







学生在广州铁路局实习

4.png

第四部分  国际合作

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2020年,对外交流合作处按照教育部对外开放工作的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认真开展好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我院在与天津优联发展集团校企合作协议的框架下,派出10名学生赴优联集团柬埔寨七星海基地进行实习。

由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担任牵头单位,于2008年成立的“全国示范旅游职教集团”,其成员单位坚持推动国际化办学并共享国际合作平台,与缅甸、老挝、越南、斯里兰卡和尼泊尔等国家开展多样化的合作形式,包括教师海外讲学、培训、中外合作办学和中外师生文化交流等形式。借助中国-东盟、南亚旅游官员及旅游企业高管交流培训活动,已为上述国家培训了政府官员、企业高管、旅游从业人员401人,集团理事长单位也于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高职高专国际化办学50强称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目前,学院在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国(境)外技能大赛获奖、国(境)外办学点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均未具体实施与开展,这将是我院十四五发展期间的一项重要发展内容。

二、规范管理国际合作项目

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海内外新冠肺炎疫情态势严峻。根据境外疫情防控形势,学院针对海外实习学生第一时间出台了《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海外学生疫情防控告知书》、《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境外实习、学习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等文件,设专任老师管理在柬实习学生;向学生传播正确有效的科学防疫知识,安抚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鼓励同学们积极乐观,克服恐慌情绪;与学生保持联系畅通,关心学生在柬工作实习情况;同时,定期向省教育厅及时更新我校在柬实习学生情况;实施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建立、记录海外实习、学习学生工作管理台账;积极与学生保持沟通,多方统筹协调解决问题,使在柬实习学生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在科学的管理和及时有效的沟通下,2020年7月,我校所有赴柬实习学生都已顺利归国,无一人感染疫情,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柬埔寨实习项目。

第五部分  服务贡献

一、培训服务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依托国家级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做好国家级与省级师资培训、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等特色培训项目,充分利用学院在师资、行业属性等方面的优势为学生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面向校内、社会开放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函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升本、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职教师资培训、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多项服务。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6人,各岗位职责明确,继续教育管理工作认真,做到严格准入审批、履行备案程序、加强过程监督、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办学评估。本年度非学历培训服务共计3556人日、非学历培训到款额1541.5万元,技术服务到款额126.59万元,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15万元。

1.2020年,争取并组织了师资培训项目共5期,参训教师达106人,项目覆盖云南省16个州市的36所中职院校,培训管理和培训效果得到了云南省教育厅及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2.2020年10月11日-11月3日,组织云南省2019年度现代职业教育素质提高计划国培中职“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参训人数27名。

3.2020年10月11日-11月3日,组织云南省2019年度现代职业教育素质提高计划国培中职“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参训人数12名。

4.2020年10月11日-12月1日,组织云南省2019年度现代职业教育素质提高计划国培中职“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参训人数9名。

5.2020年11月15日-11月21日,组织云南省2019年度现代职业教育素质提高计划国培中职创新项目“国际职教专业教学法”,参训人数31名。

6.2020年11月15日-11月28日,组织云南省2019年度现代职业教育素质提高计划国培中职创新项目“技能大师赛师资能力提升”,参训人数27名。

表7  科研与社会服务

指标

单位

2020

备注

1

技术服务到款额

万元

126.59

——

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

万元

15

——

2

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

万元

151

——

3

技术交易到款额

万元

30

——

4

非学历培训服务

人日

3556

——

其中:

技术技能培训服务

人日

3200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

人日

0

——

退役军人培训服务

人日

0

——

基层社会服务人员培训服务

人日

356

——

非学历培训到款额

万元

1541.5

——

二、考试服务

本着服务广大学生,把工作做新做精的原则,根据昆明市五华区教育体育局相关文件要求,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我校设立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现场确认点,顺利完成我校陈佳庭等55位学生2020年春季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相关工作。

三、继续教育

开展多层次的继续教育服务工作。依托“国家级重点建设师资培训基地”的资源和优势,围绕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以及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积极拓宽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渠道。组织完成云南省2019年度现代职业教育素质提高计划国培中职创新项目“国际职教专业教学法”、“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等五个项目的培训任务,累计项目经费119万,开展网络教学460个课时。圆满完成了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等大中专院校约一万五千余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报名、照片采集、考生信息复核上报、设备调试、测试等工作。积极开展普通话推广普及工作,组织学生参与普通话考前培训,培训人数1000余人,有效提高了应试人员的应试技巧和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四、科研服务

按照“积极推进科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师学科素养”的思路,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一)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组建了“旅游市场治理政策体系研究”、“康养休闲教学标准研究”两个研究团队,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康养休闲康学标准研究团队承担了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托课题《康养休闲旅游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的研究工作,该项目已完成了研究任务并通过了验收。在两个研究团队,均有2名行业专家或技术能手参与。学校制定了兼职会外聘科研人员制度,定期聘请校外专家及科研人员到学校指导科研工作。

(二)增强科研服务能力

2020年组织申报了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立项1项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项目,立项1项云南省政府决策咨询项目,立项3项教育部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立项8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立项数量在高职院校中处于前列;组织了校级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共立项校级课题6项。组织了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两院”项目、院级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共完成项目结题3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151万元,承担和参与重大研究项目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校科研服务社会能力教去年有所提高。公开发表论文150篇,发表著作20部。

(三)加强科研规范管理

按照国家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的有关规定,制定并完善了《云南旅游职业学院课题管理办法》《云南旅游职业学院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在科研项目管理中,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科研管理规范。在科研评价方面,学校制定了《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学术成果认定办法》,完善了科研评价体系。在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聘期考核、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科研成果都占有相应的比重。在科研成果奖励方面,学校制定了《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科研成果资助及奖励办法》,严格按照奖励办法对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四)推进成果服务社会

通过政策引导、奖励等措施,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参与社会服务,增强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每年都会派出专家服务团,到州市为旅游企业、旅游精准扶贫提供专家咨询、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学院的部分教师参与了旅游景区规划、旅游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工作。

五、扶贫服务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市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指导,围绕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这个核心,紧紧锁定脱贫摘帽任务目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效。2020年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充分发挥挂包单位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群众解忧、解惑,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使仕达村人民群众经济收入稳步增长,138户贫困户经济收入稳步增收,人均纯收入超过当年国家贫困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并顺利通过2020年度省、州、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

同时,依托云南省旅游行业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开展了以学院师生为主,辐射昆明市高校的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2020年度,部门在人手紧、任务重、各测试点设施设备参差不齐、测试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克服实际困难,完成约15000人的培训测试任务,测试体量和质量居全省各测试站之首。2020年8月,学院领导带领文化艺术学院12名师生组成“文化旅游服务团”社会实践团赴香格里拉市金江镇仕达村,开展农民普通话推广相关工作,走访入户,指导当地居民使用语音扶贫APP,并捐赠学习用具。

(一)未脱贫户排查及“一户一策”工作

1.开展查缺补漏工作,实时动态管理。认真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查缺补漏工作,加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做到贫困户脱贫退出和识别纳入都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过逐户排查,确保贫困对象无防贫风险的同时,对仕达村边缘户5户、未脱贫户6户、监测户6户“三类人员”共17户60人,制定了“一户一策”脱贫工作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每月上报任务目标落实情况。

2.对“三类人员”17户全部整户纳入低保,至6月共发放低保金109320元,平均每户增收6400元。结合实际情况,选聘为生态护林员11人,至6月已每户已增收4998元/户,选聘乡村公益岗位8人,至6月已每户增收4800元/户。针对因残、因学生活困难的4户申请政府临时救助金5000元/户,共20000元,产业方面需要帮扶的2户申请产业扶持资金3000元/户,共6000元。

3.对学院挂包帮扶的5户贫困户发放猪仔2头/户(900元/头,共计发放10头8000元);发放60岁以上14人特困党员春节慰问金(200元/人,共计发放2800元);发放仕达村三委干部春节慰问米油,价值1200元。鼓励“三类人员”农户积极对接合作社,与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参加合作社产业培训,至6月已发放猪仔34头,鸡100羽,种植中草药19亩,蔬菜3亩,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参与收益分红。

(二)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1.仕达村“厕所革命”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按照金江镇“厕所革命”排查标准,对仕达村12个村小组的农户厕所进行排查,未达标准的425户全部参与“厕所革命”改造,截止今年6月392户已完成改造,共投入资金385400元。

2.仕达村“住房安全有保障”农村危房改造排查工作,138户建档立卡户走访排查,鉴定安全31户,改造安全107户,全部验核录入系统,动态管理,持续关注。

六、征兵服务

(一)超额完成征兵任务

2020年学院严格按照上级精神和要求,积极制定了《云南旅游职业学院2020年征兵工作方案》,严格工作程序,严格纪律,严把政审关。利用校园网、微信平台,通过播放宣传片、班主任动员、张贴宣传横幅、征兵宣传海报、征兵宣传手册等方式,全校范围内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动员工作,保证把征兵工作的意义、政策、要求和具体进度传达到每一个学生。2020年省级下达学院征兵任务数31人,其中毕业生11人。云南省军区核准2020年学院应征入伍学生人数64人,其中毕业生22人,在校生42人。

(二)严格落实学费代偿

严格按照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印发的《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2020年利用中央资金发放88人次入伍学生学费补偿及学费减免资金85.5万元;利用提取资金奖励2020年应征入伍99名学生资助资金25.16万元。

第六部分  政策保障

一、政策支持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方针和政策,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学院《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十三五工作总结》以及正在编制《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十四五工作计划》,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及时的更新与修订。制定了教学管理文件118个,规范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二、质量监测

(一)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2020年,学院开展了管理制度的修订、补充完善工作,形成了涵盖学院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党政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相对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更加有效地规范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二)建立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领导、同行和学生教学评价机制。通过领导随机听课评课、教学督导委员听课评课、教师同行之间听课评课、学生评教等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客观评估。2019-2020学年评教客体覆盖面70%,领导参与评教比例100%,教师参与评教比例22.71%,学生参与评教比例9.18%,社会参与评价比例96.49%。专职督导人员平均周工作时间为40小时。评教结果显示,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学生课堂满意度稳中有升。

表8  教学评价管理及参与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学院数据

1

评教客体覆盖面(%)

70

2

学生参与评教比例(%)

9.18

3

同行参与评教比例(%)

22.71

4

社会参与评价的比例(%)

96.49

5

专职督导人员平均周工作时间(小时)

40

(三)加强教学常规检查

定期对学院教学秩序、学生到课情况、教学环境、教学安全、教学院部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提高教师重视常规教学工作的意识,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

三、资金保障

学院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2019-2020学年学院总收入17574.46万元,其中学费收入5032万元、占28.63%,生均财政拨款为12000元。学院总支出15981.89万元,其中,日常教学经费5220.35万元、占总支出的32.66%;设备采购250万元,占总支出的1.56%;教学改革及研究支出1370万元,占总支出的8.57%;师资建设支出1713.60万元,占总支出的10.72%;图书购置费支出28.50万元,占总支出的0.18%;以教学投入、师资建设等支出为主,改善了办学条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有力地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第七部分  挑战与展望

一、问题与挑战

(一)办学规模制约学院进一步发展

学院校区面积相对狭小,使得校园变得拥挤。根据统计数据,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图书等稍有不足,伴随办学规模的扩大,基本办学条件急需改善,迫切需要学院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增加软硬件投入,扩大校园面积,实现学院内涵与外延协同发展。

(二)办学国际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院国际合作交流几乎处于“0”状态,下一步需要在人员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资源等方面下功夫。

(三)科技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学院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向“双高”建设奋进,政府、社会、企业对学院的期望值都比较高,希望在技术研发、科技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多方面得到支持。但目前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相对于学校的地位和社会要求还有差距,在服务云南八大产业、旅游产业,服务“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35”等方面还做得不够。

二、发展与展望

(一)完善顶层设计,拓宽发展空间

借助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良好契机,整体梳理学校概况,完善学校各项发展规划,确认未来发展重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能力。一是要进一步优化校园整体规划布局,充分利用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二是积极寻求和争取政府支持,选择合适地域拓展学院办学规模,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

(二)强化国际合作,打造旅游职教品牌

学院发展紧密结合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发展定位,积极引进国外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与泰国、缅甸、老挝等国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国际交流中心,强化品牌建设,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搭建体育沟通的桥梁,发挥旅游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是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选派管理人和骨干教师赴职教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术交流和学习,聘请国外职业教育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交流,与国外相互交流学生,开拓境外实习和就业渠道,拓展与国外职业教育机构和高等学校的交流与合作领域,引进先进的职教理念、方法和优质教学资源,增进国际交流和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交流,拓宽办学视野。二是加快利用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资源的进度,尽快实现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三)加快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研发,实施专业结构动态调整,适应区域内重点产业发展;加快科技研发,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加快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扩大学校服务范围;加快成果转化,服务中小企业,全面提升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

 

 


 

附表:

表1  学生发展

指标

单位

2020

1

毕业生人数

2590

其中:就业人数

2235

2

毕业生就业去向

--

--

A类:留在当地就业人数

1201

B类:到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人数

1229

C类: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人数

1271

D类:到500强企业就业人数

1036

3

初次就业率

%

86.29

4

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

%

78

5

月收入

2753

6

自主创业比例

%

0.5

7

雇主满意度

%

87

8

毕业三年职位晋升比例

%

90

9

母校满意度

%

94

 


 

表2  办学条件

指标

单位

2020

1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元/生

4525.81

2

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生

9

3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个/生

0.21

4

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15300

其中:年生均财政专项经费

3526.21

5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万元

81.29

6

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人时

1549.76

7

生均企业实习经费补贴

2300

其中:生均财政专项补贴

0

8

生均企业实习责任保险补贴

70

其中:生均财政专项补贴

0

9

主要办学经费来源(单选打√):

省级√

 


 

表3  教育教学

指标

单位

2020

1

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

332

在岗教职员工总数

353

其中:专任教师总数

155

2

生师比

--

15.58

3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

61.29

4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比例

%

29.03

5

企业兼职教师年课时总量

课时

18769

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2413400

其中:财政专项补贴

0

6

教学计划内课程总数

1125

其中:线上开设课程数

82

线上课程课均学生数

73.68

7

教学满意度

一年级

二年级

(1)思想政治课

调研课次

课次

24

24

满意度

%

96

94

(2)公共基础课(不含思想政治课)

调研课次

课次

69

54

满意度

%

95

94

(3)专业课教学

调研课次

课次

77

65

满意度

%

93

95

 


表4  科研与社会服务

 

指标

单位

2020

备注

1

技术服务到款额

万元

126.59

——

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

万元

15

——

2

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

万元

151

——

3

技术交易到款额

万元

30

——

4

非学历培训服务

人日

3556

——

其中:

技术技能培训服务

人日

3200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

人日

0

——

退役军人培训服务

人日

0

——

基层社会服务人员培训服务

人日

356

——

非学历培训到款额

万元

1541.5

——

 

表5  国际交流

 

指标

单位

2020

备注

1

国(境)外人员培训量

人日

0

——

2

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时间

人日

0

——

3

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数

0


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课程标准数

0


4

国(境)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

0


5

国(境)外办学点数量

0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2020年01月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0).pdf


上一篇:学院2021年部门预算信息公开

下一篇:云南旅游职业学院2020年第一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综合成绩公布


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