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带团建,同心共助力
—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为契机,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适应能力、综合素质,实现课堂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锻炼相结合。经济管理学院党支部党建引领作用,认真筹划,积极准备,指导学院“萤火助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于2023年7月6日-12日赴普洱市澜沧拉枯族自治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图1学院领导对实践团做出发前讲话
(一)走进景迈山,细“品”普洱茶
1.参观展示馆,学习茶文化
7 月 7 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在当地村小组长的带领下到芒景村展示馆参观学习。讲解员为实践队员详细介绍了村寨人口结构、民族风俗,馆内陈列的普洱茶展品,其种植、采摘、制作等工艺及现有衍生品。
图2实践队员在芒景村展示馆参观学习
2.深入古茶林,感受普洱茶起源
茶在景迈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景迈山古茶林的驯化和栽培,迄今为止已有1300多年历史。实践队员深入古茶林,“倾听”万亩千年古茶林的故事。“七公族坟”、“茶魂台”向实践队员“讲诉”着普洱茶的起源。据传说,布朗族先祖帕哎冷率领部属在景迈山定居后种植茶树,临终前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之时,唯有留下这茶园和茶树给你们,方可让子孙后代有吃有穿。”当地居民们遵从祖先遗训,世代守着连亘万亩的古茶园,才有了现在生机勃勃,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自然相融的万亩普洱茶。
图3实践队员深入古茶林
3.拜访非遗传承人,学习普洱茶历史
非遗传承人苏国文老师是布朗族末代王子。本次社会实践,队员有幸拜访了苏国文老师。在访谈中,苏国文老师介绍了普洱茶的发展历史,分享了他对普洱茶未来发展的看法。他强调,在宣传景迈山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它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普洱茶是中华民族的茶,要走向世界。每一个做茶的人都要老老实实做人,堂堂正正做茶。
普洱茶历史悠久,孕育着民族文化,让普洱茶走出普洱,走向世界是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关键。“茶旅融合”发展模式是实现普洱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图4实践队员拜访布朗族末代王子苏国文老师
4.学习烤茶工艺,直播宣扬茶文化魅力
为了更好的体验制茶技艺,感受普洱茶的魅力,实践团在景迈山芒景上寨的村民家中学习烤茶工艺,并进行结合专业特色进行直播宣传。直播内容包括讲诉千年普洱茶故事、展示普洱茶烤茶工艺、介绍景迈山傣族、布朗族的民族传统服饰等。直播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并有粉丝留言想品尝景迈山普洱茶,想参观万亩茶园。实践团表示,将持续关注景迈山的发展,为景迈山“茶旅”传播和推广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5实践队员进行直播活动
(二)响应国家政策,积极返乡就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怎样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在参观芒景村展示馆时,实践队员在深入交流中得知讲解员哎兴老师是一名返乡就业的大学生。哎兴老师表示,选择回到家乡,就是希望可以利用自身所学,通过讲解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景迈山,走进景迈山,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6实践队员采访展示馆讲解员哎兴老师
(三)走访古村寨,学习多元民族文化
传统村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中华农耕文化的传承载体和具象符号。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景迈山布朗族古寨翁基、傣族古寨糯干,入选第二批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也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要素的九个传统村落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千年古寨。
实践团对糯干古寨、翁基古寨、拉祜族老达保村等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调研走访。深入了解当地传统村落格局和历史风貌,挖掘千年古树和当地居民的故事。
在与当地村民交流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当地茶叶销售存在着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销售渠道、对象单一,多以线下销售为主。
古寨聚居了布朗族、傣族、哈尼族、佤族等多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他们和而不同,相互影响,又保存着各自最独特的民族风情。实践队员了解、学习、记录保存完整的古村落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干栏式的传统民居,传统手工织布、服饰、音乐、舞蹈等。深刻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加强了对多元民族文化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图7实践队员到糯干古寨入户走访
(四)爱心支教,传递梦想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实践团队走进澜沧县惠民镇芒景村完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面向学生开展了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宣传活动,赠送了普通话宣传手册。实践队员和小学生们一起学习绕口令、一起做游戏。活动的最后,同学们积极分享长大后的理想,表示要努力学习,建设家乡和祖国。
图8实践队员和芒景村小学生一起做游戏
(五)拜访惠民镇领导,了解民情政策
7月9日,实践团来到惠民镇政府,拜访了相关工作人员,对景迈山经济发展现状、特色自然资源、民族文化等进行全面深入了解。
图9实践队员和惠民镇工作人员座谈
1.茶文化
工作人员介绍:景迈山是著名的“六大”普洱茶山之一,山上的古茶林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保存比较完整的千年万亩茶园。近年来,景迈山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在保护利用、文创研发、民宿创建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从分激活了茶产业,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当地居民收入逐年上涨,家家户户买了车,生活越来越好。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保证茶叶品质,从源头抓起,山上的的茶不施肥,不打农药,已经形成明确的乡规民约,力求生产高品质有机古树茶、生态茶。在生产中,包括采摘、晾晒、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对茶农进行全面指导,技术人员会对古茶树进行监测,定期对古茶树的长势、病虫害发生情况、遮阴度及生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监测,为古茶林健康持久发展提供保障。为了保证景迈山普洱茶的“真”,在茶叶销售过程中,更是要求只出不进,送下山的茶叶不管是否销售完,绝不允许再送上山。
2.人才引入
工作人员表示,景迈山近年发展的越来越好,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公共资源紧缺,服务人员稀缺等。基于上述情况,惠民镇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当地政府采取和投资开发管理局合作的模式来发展景迈山旅游产业。为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旅游业,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也制定了多项人才引进、培养模式机制,鼓励青年大学生返乡就业,为家乡建设注入活力。
3.民族文化保护与引导措施
实践队员提到:“由于部分村寨佛教化严重,且家家户户都带有民族特色,对于传统文化的保留、发展等,政府是如何引导的? ”
意识形态方面,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同时,政府采取系列措施对当地居民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丰富村民日常生活,弱化佛教等宗教影响。政府通过多种手段,如:五设立宗教干事管理人员、对僧人进行培训和学习材料审核,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等,确保社会稳定。
在文化方面,主要从老人和学生两个群体入手,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敬老爱幼等,强化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同时,发挥妇联作用,讲述故事,放手赋予他们自主权。每周组织三种形式的活动,保持环境整洁。保护民族特色,增强文化自信。
管理与服务方面,分层管理,通过激进机制,提高村民积极性。常态化组织专业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以期提高村民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吸引游客,增加村民收入。
(六)民族情满团结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 月 11 号上午,实践团来到了普洱市民族团结园,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讲 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深入学习了解了当地的多元民族文化历史。
普洱民族团结园是 2000 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内有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碑文誓词为:“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表达了普洱各族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到底的决心。是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进入园内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中国开国首领毛泽东主席亲笔“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这是 1950 年国庆,思普边疆少数民族代表到首都北京参加国庆周年观礼时,毛主席题下的旷世铭文。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实践队员重温学习了普洱专区各民族代表进京参加国庆一周年盛典的详细经过。
图10实践团到民族团结园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