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现专业名称:旅游管理,现专业代码:540101
原专业名称:旅游管理,原专业代码:640101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表1 本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
| 对应1+X证书
|
旅游大类
(54)
| 旅游类
(5401)
| 61
| 营销员(4010201)
导游(4040201)
公共游览所服务员
(4040202)
其他饭店、旅游及健身场所服务人员(4049900)
| 接待服务
旅游产品策划
旅游市场营销
运营管理
| 旅行策划
定制旅行管家服务
研学旅行策划与与管理
(部分岗位技能对应)
|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旅游、商务服务等行业领域,能够从事旅游接待、旅游产品策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企业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4.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勇于奋斗、乐观向上;
5.具有一定层次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拥有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6.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并能在工作中对游客进行有效引导。
(二)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卫生急救等相关知识;
3.了解旅游行业发展新理念、新趋势,熟悉旅游行业的新业态、新需求;
4掌握旅游企业相关岗位的接待服务知识和技能;
5.掌握旅游项目策划、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旅游行业业务部门岗位所要求的知识;
6.掌握旅游企业常用办公软件应用相关知识,熟悉线上产品展示、产品维护、与顾客在线答疑等知识;
7.掌握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地理、历史、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服务礼仪等基础知识;
8.掌握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与实操知识。
(三)能力
1.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2.具有运用外语进行对客初级服务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与自主创业能力;
4.具备旅游接待的服务技能、较好的处理对客服务中常见问题与突发事件的能力;
5.具备一定的市场敏感度,能够熟练收集、统计、分析及应用旅游市场信息及数据;
6.具备组织并带领团队完成接待服务、项目策划、产品营销等工作能力;
7.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悟新时代内涵,对自身作为新时代的角色形成清醒的认识,确立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就出彩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尤其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领会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并积极践行;引导学生了解道德的功能、作用,形成一定的善恶判断能力并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懂得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利,履行法定义务。
(2)主要内容:进行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教学要求:本课程针对大学生入学后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遇到的思想困惑、道德遐思、法律疑问而展开,以问题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观察、思考现实问题。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课程目标: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学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主要内容:学习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重点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教学要求:
理论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更完整准确的把握。
实践教学:采取教师辅导和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
3.军事理论教育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初步的军事理论素养,能够运用所学军事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军事领域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基本问题,从而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坚定为建设强大国防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
(2)主要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
(3)教学要求:本课程针对大学生对我国国防历史和国防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熟悉国防法规和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掌握国防建设和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
4.体育与健康
(1)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锻炼意识;以专业、职业为教学导向,增强大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线,贯穿于体育教学及运动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养成正确的审美观,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形成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的思想品质。
(2)主要内容:本课程根据大学生职业特性,从篮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多个体育项目中,选择与大学生专业相联系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切实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增强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预防职业病。
(3)教学要求:课程教学主要采取讲练式教学、模拟式教学、分组练习教学、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以网络资源与现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教学重难点,易于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5.心理健康教育
(1)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全面发展。
(2)主要内容:本课程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教学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心理、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主题模块。
(3)教学要求: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灵活运用积极教学、体验试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通过课堂传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应结合心理学知识,配合不同教学主题,设计课堂或课外的心理互动和相关的心理测试,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体验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积极改变,获得成长。
6.创新与创业教育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详细了解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掌握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巧,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及融入社会工作的自信心,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与素质。
(2)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创业准备、把握创业机会、组建创业团队、创业资源整合、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制定商业计划书、创业风险识别与管控、新企业创办与管理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3)教学要求:按照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把握创业机会、组建创业团队、创业资源整合、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制定商业计划书、创业风险识别与管控,教学难点为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教师可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任务驱动、演示、实操、体验、启发引导、头脑风暴、创业竞赛活动等教学方法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7.大学英语
(1)课程目标:大学英语课程不仅应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本课程通过教师的精讲和学生的能动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鉴于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A级是标准要求,B级是过渡要求。入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要求,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达到B级要求。
(2)主要内容:本课程的内容的选择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日常交际内容和业务交际内容。
(3)教学要求:本课程在教学中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在“学中做,做中学”,体现“所学即为所用”的高职教学理念。教学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从而达到最佳教与学的效果。
8.大学语文
(1)课程目标:该课程以提高高职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职业人文素养为目标,力求在知识习得、审美体验和价值引导中,培养学生懂得爱、学会爱、奉献爱的职业情感,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生活情趣,能阅读、能鉴赏、能交流、能写作的语文素养。
(2)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和应用文基础知识三个方面,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国文学史上各个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文学现象如古代的神话、先秦的诗经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对联等;现代文学中的经典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常用应用文体的写作等二十个主题。在体例上,以主题任务为学习单元,每个主题设计了知识导入、经典阅读和欣赏、延伸阅读、知识巩固四个板块,力求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
(3)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强调研读经典增加学生的文学知识的储备、阅读文章加强学生的口语交流、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全面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获取汉语言听说读写的基础知识、人文知识及基础应用文的写作知识,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领会文学作品的化育功能、特点、现实意义,启发心智,陶冶性情。
9.计算机文化基础
(1)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导向,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目标中处于基础地位,旨在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学生职业生涯所需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及计算机操作能力。
(2)主要内容:课程精选实际工作中联系密切的案例,结合课程内容确定相应的任务,本课程包含五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使用与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
(3)教学要求:本课程搭建线上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以实现分层教学目的,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安排教学内容,以理实一体化、讲授、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把知识点融入案例之中,由学生去完成相应的任务(主要在理实一体实验室完成,部分任务可安排在线上或课外完成),对学生完成的情况可采用小组评判或教师验收点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1)旅游学概论
①课程目标: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旅游及其相关概念,熟悉旅游活动的本质、内容、种类、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对旅游的认识,并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能丰富理论知识,还能在思维、创新等各方面能力上有所提高。
②主要内容:本课程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旅游活动及旅游产业方面的各种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主要涉及旅游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基本问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③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根据教育部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基础理论部分强调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注重理论的实用性。以旅游实践中的案例为载体,通过旅游实践案例,分析旅游活动各环节中旅游者、旅游服务人员、旅游管理人员的旅游行为、服务行为、管理行为的规律及其根源,使学生逐步掌握旅游学学习和工作的方法。
(2)中国旅游地理
①课程目标:通过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个性化专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的地域分异规律,能够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学会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同时培养学生多学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具有生态保护意识与创新设计意识。
②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③教学要求:按照“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体系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作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旅游文化
①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旅游文化的内涵,把握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文化素质。应用所学的旅游文化背景知识,深入分析各种类型旅游景观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调研,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分析旅游资源所蕴藏的深厚的旅游文化内涵并能结合导游业务把握不同性质旅游文化景点的讲解侧重点。
②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分析旅游文化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分类特征、具体内容、欣赏知识等,以及旅游主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的相关介绍,唤起学生对历史和文化(包括艺术)发展的浓厚兴趣,充分认识开掘各民族文化宝藏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对旅游事业的重要性,掌握旅游文化的脉络和各知识点。
③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校高技能旅游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标准、课程标准,通过本课程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在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领会我国旅游文化深厚的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在素质方面: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培育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在能力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识别旅游文化的能力、分析探讨旅游文化的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应用,知识与技能,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着力造就高素质的高职旅游人才。
(4)旅游政策与法规
①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为旅行社培养导游服务、基层管理人才。同时,本课程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本课程中涵盖的法律规范既是旅行社、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单位经营管理的依据,也是导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更是旅游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尺度。只有认真领会和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相关规则,才能正确、合法、高效地从事相应的旅游管理和经营行为。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主要支撑或者明显的促进作用。旅游政策与法规,是旅游行业工作的指针,某种程度而言是一种执业指导,旅游管理需要掌握必要的旅游政策与法律法规知识,以提高知法、懂法、依法从业的能力。
②主要内容:本门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旅游法制现状,并对若干重要的旅游法规、文件有较为全面、准确的把握。使学生能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更好地从事旅游相关职业。为构建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为学生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发挥辅助作用。
③教学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本着职业教育为职业岗位服务的理念。广泛开展了旅游类职业岗位对人才的法学知识、能力、素质需要的调研,并邀请行业专家认真研究本课程的定位、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按照“实用”、“够用”的课程改革原则,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要求。
(5)旅游心理学
①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分析旅游者在吃、住、行、游、购、娱等过程中各种心理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情感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习惯,使学生习惯于分析旅游者的购物心理、消费心理。
②主要内容:本课程是主要以旅游消费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以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走进旅游者的内心世界,对不同游客鉴貌辨色,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提高游客对旅游体验的感受,悦纳客人的内心世界,使旅游的过程在愉悦和舒适的氛围中留下美好回忆。
③教学要求:本课程以新颖的体例,配合的生动的案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从指导学生未来从业需要出发,强调实际应用,避免理论艰涩和累赘。希望本门课程能够成为同学们走向职场过程的好帮手。
(6)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
①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情况,进而对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和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基本掌握中国海外客源国的基本情况,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学习旅行社专业的其它课程和掌握相关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②主要内容:本课程是学生学习海外客源国的知识、培养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必修课程。通过对主要客源国家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游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从事导游工作,特别是接待海外游客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积累丰富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充分细致掌握海外客源市场情况和全面开拓海外客源市场。
③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讲授、问题、讨论,并辅助大量的影像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和应用能力,以及拓展相关知识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兼顾职业能力标准实施。以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旅行社从业人员应用型职业人才为原则,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出发,以知识、技能、实际应用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达到促进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的目的。
(7)旅游管理学
①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的知识体系,理解旅游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认识旅游管理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能够综合运用旅游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当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在后续专业学习和实践当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②主要内容:本课程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主要介绍旅游管理的基本概念及旅游管理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及当今旅游业管理中的最新理念;旅游过程管理,从管理职能角度分析旅游管理的全过程,并通过一定案例分析旅游管理过程中所需应用的基本原理;旅游管理实践,从行业管理及旅游企业管理二大方面讨论实践过程中如何将管理基础理论运用于本行业的特殊管理方法,同是针对服务业特性,研究服务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具有强力的实战性。
③教学要求:针对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管理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基本方法,本课程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以目标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强调互动式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不利地位。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短片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再由教师进行点评。课后通过布置作业,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获取课程相关信息,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8)旅游商品创意
①课程目标:通过本书的学习,帮助旅游类专业的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宽就业渠道,而且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谋职或自主创业,对旅游从业人员也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掌握旅游商品、旅游商品市场、市场营销、旅游商品文化等基础概念和内涵;掌握美学鉴赏、文艺欣赏、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等相关知识;熟悉旅游消费者、旅游市场开发、旅游营销方式等旅游市场营销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理念。
②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旅游商品的基本知识;旅游商品文化元素的分析、提炼和运用;旅游商品市场营销的方法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策略。
③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即确保1/2的理论教学与1/2的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演练,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注重引进新型教学技术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元智能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即将目标专业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3-5人,每组设项目负责人1名,共同完成相关4个课程项目模块或任务;注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9)会展旅游
①课程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展旅游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工作方法,掌握会展旅游过程管理所需要的能力,熟悉会展旅游工作,让学生了解会议、展览、节事、奖励旅游的相关知识,了解旅游六要素在会展旅游中的配置与安排,能较好地适应会展旅游服务与管理对应的工作岗位。
②主要内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会展基本理论,了解会展与旅游的相互关系,掌握会展旅游形式,掌握会展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工作环节。
③教学要求:本课程首先从基础的理论出发,从会展业的发展历程,国际国内发展现状,未来发展发展方向,从事会展业需要具备的能力个技能,由浅入深,把学生带领进入会展业的思考环境中,建立起固定的会展业所需思维体系。其次本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同时也提供可参照可执行的会展从业准则和知道方法,引导学生以学致用,提高学生的会展从业的基本素养和基础技能。
2.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 专业核心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
|
1
| 旅行社经营管理
| 旅行社的设立、旅行社线路设计与操作、旅行社线路销售与签订旅游合同、旅行社线路实施与质量评价、旅行社年终总结及下年度发展规划。
|
2
| 旅游公共关系
| 旅游公共关系要素、部门类型、基本任务、旅游公共关系的咨询、语言、礼仪、运作,旅游危机与管理、旅游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旅游公共关系在旅行社、景区、酒店、旅游电商等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
3
| 旅游策划实务
| 认识旅游策划、旅游形象策划、旅游产品策划、旅游节事活动策划、旅游营销推广策划、旅游活动策划、旅游项目策划、组织策划、旅游形象策划、节事活动策划、旅游网络营销策划等。
|
4
| 旅游规划
| 认识旅游规划、分析与评价区域现状、确定战略与定位、空间布局与功能区划、策划旅游项目、规划旅游专项设施、效益分析与保障措施、评审与修编旅游规划。
|
5
| 旅游市场营销
| 认知旅游市场营销、认知旅游市场、旅游目标市场营销、认识旅游产品策略及旅游产品定价、认识旅游营销渠道、认识旅游促销、认识旅游推销人员、认识旅游营销创新。
|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课堂教学环节
表3 课程及教学时数分配表
课程类型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考核方式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各学期内学时分配
| 备注
|
第1学年
| 第2学年
| 第3学年
|
|
理 论
| 实 训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请按专业实际准确填写教学周数
|
14
| 16
| 17
| 18
| 12
| 16
|
周
| 周
| 周
| 周
| 周
| 周
|
公共基础课程
| 公共必修课程
| 01
| 思政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0500A1001
| ●
| 4
| 62
| 58
| 4
| 2
| 2
|
|
|
| 毕 业 顶 岗 实 习 含 毕 业 设 计(论文)答 辩 及 毕 业 教 育
|
|
形势与政策
| ○
| 1
| 18
| 18
| 0
| 2
| 2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
| 4
| 70
| 64
| 6
|
|
|
|
|
02
| 军事理论教育
|
| ○
| 1
| 14
| 14
| 0
| 2
|
|
|
|
| 分单双周开设
|
03
| 体育与健康
| 0500C1008
| ●
| 8
| 130
| 10
| 120
| 2
| 2
| 2
| 2
|
|
|
04
| 心理健康教育
| 0500A1010
| ○
| 1
| 14
| 14
| 0
| 2
|
|
|
|
| 分单双周开设
|
05
| 创新与创业教育
| 0500A1015
| ○
| 2
| 36
| 20
| 16
|
|
|
| 2
|
|
|
06
| 大学英语
| 0500A1006
| ●
| 4
| 60
| 60
| 0
| 2
| 2
|
|
|
|
|
07
| 大学语文
| 0500A1002
| ○
| 4
| 60
| 60
| 0
| 2
| 2
|
|
|
|
|
08
| 计算机文化基础
| 0500B1009
| ○
| 4
| 64
| 28
| 36
|
| 4
|
|
|
|
|
|
|
|
| 0
| 0
| 0
| 0
| 0
| 0
|
|
|
|
|
小 计
|
|
| 33
| 528
| 346
| 182
| 12
| 12
| 4
| 6
| 0
|
|
公共选修课程
| 09
| 公选1(慕课)
| 0600A3001
| ○
| 2
| 32
| 12
| 20
|
| 2
|
|
|
|
|
10
| 公选2(民族音乐与舞蹈)
| 0600A3002
| ○
| 2
| 28
| 10
| 18
| 2
|
|
|
|
|
|
小 计
|
|
| 4
| 60
| 22
| 38
| 2
| 2
| 0
| 0
| 0
| 公共课模块最低须修满37学分。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11
| 旅游学概论
| 023DB1001
| ●
| 4
| 56
| 44
| 12
| 4
|
|
|
|
|
|
12
| 中国旅游地理
| 023DB1002
| ○
| 4
| 56
| 44
| 12
| 4
|
|
|
|
|
|
13
| 旅游文化
| 023DB1003
| ○
| 4
| 56
| 44
| 12
| 4
|
|
|
|
|
|
14
| 旅游政策与法规
| 023DB1004
| ●
| 4
| 64
| 52
| 12
|
| 4
|
|
|
|
|
15
| 旅游心理学
| 023DB1005
| ●
| 5
| 72
| 60
| 12
|
|
|
| 4
|
|
|
16
| 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
| 023DB1006
| ●
| 4
| 68
| 40
| 28
|
|
| 4
|
|
|
|
17
| 旅游管理学
| 023DB1007
| ●
| 4
| 64
| 64
| 0
|
| 4
|
|
|
|
|
18
| 旅游商品创意
| 023DB1008
| ○
| 4
| 32
| 22
| 10
|
|
| 2
|
|
|
|
19
| 会展旅游
| 023DB1009
| ●
| 4
| 68
| 50
| 18
|
|
|
| 4
|
|
|
小 计
|
|
| 37
| 536
| 420
| 116
| 12
| 8
| 6
| 8
| 0
|
|
专业核心课程
| 20
| 旅行社经营管理
| 023DB1101
| ○
| 4
| 64
| 44
| 20
|
| 4
|
|
|
|
|
21
| 旅游公共关系
| 023DB1102
| ●
| 4
| 72
| 42
| 30
|
|
| 4
|
|
|
|
22
| 旅游规划
| 023DB1103
| ○
| 4
| 72
| 32
| 40
|
|
| 4
|
|
|
|
23
| 旅游策划实务
| 023DB1104
| ○
| 5
| 72
| 32
| 40
|
|
|
| 4
|
|
|
24
| 旅游市场营销
| 023DB1105
| ○
| 4
| 72
| 32
| 40
|
|
| 4
|
|
|
|
25
| 旅游企业管理*
| 023DB1010
| ○
| 3
| 48
| 28
| 20
|
|
|
|
| 4
|
|
26
| 旅游产品策划*
| 023DB1011
| ○
| 3
| 48
| 28
| 20
|
|
|
|
| 4
|
|
27
| 旅游服务管理*
| 023DB1012
| ○
| 3
| 48
| 28
| 20
|
|
|
|
| 4
|
|
小 计
|
|
| 30
| 488
| 258
| 230
| 0
| 4
| 12
| 4
| 12
|
|
专业拓展课程
| 28
| 市场调查与分析
| 023DB2001
| ○
| 2
| 36
| 28
| 8
|
|
|
| 2
|
| 学生任选三门
|
29
| 景区服务与管理
| 023DB2002
| ○
| 2
| 34
| 26
| 8
|
|
| 2
|
|
|
30
| 特种旅游
| 023DB2003
| ○
| 2
| 36
| 28
| 8
|
|
|
| 2
|
|
31
| 茶文化
| 023DB2004
| ○
| 2
| 36
| 28
| 8
|
|
|
| 2
|
|
32
| 旅游电子商务
| 023DB2005
| ○
| 2
| 36
| 28
| 8
|
|
|
| 2
|
|
33
| 景点导游
| 023DB2006
| ○
| 2
| 34
| 26
| 8
|
|
| 2
|
|
|
34
|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 023DB2007
| ○
| 2
| 34
| 26
| 8
|
|
| 2
|
|
|
35
| 景区营销实务
| 023DB2008
| ○
| 2
| 36
| 28
| 8
|
|
|
| 2
|
|
小 计
|
|
| 6
| 106
| 82
| 24
| 0
| 0
| 2
| 4
| 0
|
|
合 计
|
| 110
| 1726
| 1136
| 590
| 26
| 26
| 24
| 22
| 12
|
|
|
注:
(1) 劳动周纳入第20周社会实践周中,由团委、二级学院共同组织开展; (2)“形势与政策”课程纳入思政课中;(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含禁毒防艾教育(3周),开设在第1学期,分单双周教学;(4)“军事理论”课程开设在第1学期,分单双周教学;(5) *号表示校企一体化课程;(6)课程代码为九位数;(7)考试用●标明,考查用○标明;(8) 学分按1学分/16学时折算。(9)1-5学期教学周数为20周,其中第20周为社会实践周,第6学期教学周数为:16周。
|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
表4 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
序号
| 实训名称
| 课程代码
| 考核方式
| 学时
| 学分
| 学年及学期分配
| 备注
|
第1学年
| 第2学年
| 第3学年
|
1
| 2
| 3
| 4
| 5
| 6
|
1
| 入学教育
| 0600A1001
| ○
| 26
| 1
| 1
|
|
|
|
|
|
|
2
| 国防教育
| 0600A1002
| ○
| 52
| 2
| 2
|
|
|
|
|
|
|
3
| 旅游认识实习
| 023DC1001
| ○
| 26
| 1
| 1
|
|
|
|
|
|
|
4
| 旅游景点实习
| 023DC1002
| ○
| 52
| 2
|
| 2
|
|
|
|
|
|
5
| 旅游急救实训
| 023DC1003
| ○
| 26
| 1
|
|
| 1
|
|
|
|
|
6
| 劳动教育
|
|
| 0
| 1
|
|
|
|
|
|
| 专题课
|
7
| 课程进企业
| 023DC1004
| ○
| 156
| 6
|
|
|
|
| 6
|
|
|
8
| 毕业顶岗实习
| 023DC1005
| ○
| 338
| 6.5
|
|
|
|
|
| 13
|
|
9
| 毕业成果编制及汇报
| 023DC1006
| ○
| 52
| 2
|
|
|
|
|
| 2
|
|
10
| 毕业教育
| 0600A1003
| ○
| 26
| 1
|
|
|
|
|
| 1
|
|
11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 0500A1012
| ○
| 0
| 1
|
|
|
|
|
|
| 专题课
|
12
| 社会实践
| 0600A1004
| ○
| 130
| 5
| 1
| 1
| 1
| 1
| 1
|
| 顶岗实习学期和毕业学期无社会实践周
|
| 合 计
| 884
| 29.5
| 5
| 3
| 2
| 1
| 7
| 16
|
|
注:1.劳动教育课以专业实习实训为主要载体开展,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得少于16学时;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纳入“毕业教育”中;
3.在学年及学期分配栏中填写实践教学周数;
4.集中实践教学周每周按26学时记;
5.考试用●标明,考查用○标明。
|
(三)课程结构比例分析
表5 课程结构比例分析表
项 目
| 理论课时
| 实践课时
| 课内总学时
| 所占比例
|
|
|
(%)
|
|
公共必修课程
| 346
| 182
| 528
| 30.8%
|
|
公共选修课程
| 22
| 38
| 60
| 3.5%
|
|
专业基础课程
| 420
| 116
| 536
| 31.3%
|
|
专业核心课程
| 254
| 230
| 484
| 28.2%
|
|
专业拓展课程
| 82
| 24
| 106
| 6.2%
|
|
小 计
| 1124
| 590
| 1714
| 100.0%
|
|
理论教学
| 1124
| 43.3%
|
|
实践教学
| 课内
| 590
| 22.7%
|
|
集中
| 884
| 34.0%
|
|
总 学 时
| 2598
| 100%
|
|
(四)教学活动时间安排分配
表6 教学活动时间安排分配
学年
| 学期
| 入 学 教 育
| 国 防 教 育
| 理 论 教 学
| 教 学 实 训
| 毕业顶岗实习
| 毕业成果编制及汇报
| 毕 业 教 育
| 考 试
| 社会实践(劳动周)
| 假 期
| 总 计
|
一
| 1
| 1
| 2
| 14
| 1
|
|
|
| 1
| 1
| 6
| 26
|
2
|
|
| 16
| 2
|
|
|
| 1
| 1
| 6
| 26
|
二
| 3
|
|
| 17
| 1
|
|
|
| 1
| 1
| 6
| 26
|
4
|
|
| 18
|
|
|
|
| 1
| 1
| 6
| 26
|
三
| 5
|
|
| 12
| 6
|
|
|
| 1
| 1
| 6
| 26
|
6
|
|
|
|
| 13
| 2
| 1
|
|
|
| 16
|
总 计
| 1
| 2
| 77
| 10
| 13
| 2
| 1
| 5
| 5
| 30
| 146
|
注:考试周未计入总学时
|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旅游管理专业现有教职工13人,其中专任教师10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为60%。在专任教师队伍中,副教授2名,讲师3名,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1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38%。经过多年的整合提升,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
表7 旅游管理专业专任教师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历/学位
| 所学专业
| 担任课程
|
1
| 符继红
| 男
| 1969.8
| 教授
| 研究生/硕士
| 旅游管理
| 旅游政策法规
|
2
| 刘静佳
| 女
| 1978.4
| 教授
| 研究生/博士
| 旅游管理
| 旅游概论
|
3
| 李凡
| 男
| 1989.12
| 讲师
| 研究生/硕士
| 旅游管理
| 旅游规划
旅游策划实务
|
4
| 雷蕾
| 女
| 1985.12
| 讲师
| 研究生/硕士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学
旅游规划
|
5
| 刀丽
| 女
| 1983.10
| 讲师
| 本科/硕士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
旅游公共关系
|
6
| 焦云宏
| 男
| 1970.5
| 副教授
| 本科/学士
| 旅游管理
| 旅游规划
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
|
7
| 张文文
| 女
| 1984.2
| 助教
| 研究生/硕士
| 旅游管理
| 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
|
8
| 苑文华
| 女
| 1986.06
| 助教
| 研究生/硕士
| 旅游管理
| 旅游概论
旅游规划
|
9
| 杨洋
| 男
| 1995.4
| 助教
| 本科/学士
| 旅游管理
| 旅游概论
旅游管理学
|
3.兼职教师
旅游管理专业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表8 旅游管理专业兼职教师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学历/学位
| 就职机构
| 职务/职称
| 担任课程
|
1
| 段超
| 女
| 1969.8
| 研究生/硕士
| 昆明五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总经理
| 旅游规划
|
2
| 陈捷
| 男
| 1968.12
| 研究生/硕士
| 云南省自驾车与房车露营行业协会
| 会长
| 特种旅游
|
3
| 王佳
| 女
| 1980.8
| 研究生/博士
| 云南省文化产业研究会
| 副会长/
副教授
| 旅游文化
|
4
| 王雪波
| 男
| 1981.6
| 研究生/硕士
| 云南尚博智库旅游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 经理
| 旅游策划实务
|
5
| 知诗七林
| 男
| 1987.7
| 本科/学士
| 松赞文旅集团
| 首席执行官
| 旅游企业管理
|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专业教室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
2.校内实训室
(1)电脑多媒体训练教室
电脑多媒体教室5间,面积约120×5平方米,每间配有多媒体投影仪一台及40台与局域网络相连的电脑,可同时让40名学生进行学习。本实训室面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使学生巩固在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2)大型高清环幕模拟导游厅
旅游管理学院于2013年底通过中央财政支持的 “导游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改造提升了模拟导游厅和8间小组训练室。项目于2014年5月基本完成。目前容纳100人左右的大型高清环幕大厅。
(3)8间小组微格训练室
在大型高清环幕模拟导游厅周围建有8间小组微格训练室。每间面积约11平米,里面配有55寸的大型电子白板电脑系统和中央大厅的服务器相连,形成了局域教学网络。里面还配有电子监控和录像系统及对话系统,教师可以把一个教学班级分成8个学习小组在微格训练室训练,教师可以在中央控制室里同时观察和指导8个组不同内容的训练,这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小组训练室。
(4)旅游规划实训室
景观设计实训室应配置专业绘图桌椅、园林植物识别软件AutoCAD等专业设计软件等用于景观绿化设计、专业手绘效果图制作、景区小景观设计、植物识别与应用等实训。
(5)中经网络创新创业实训教室
含电脑、网络、软件平台及双创必读图书。
3.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专业校外实习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顶岗实习等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建设我校校外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院共建有旅行社、旅游景区及旅游销售企业、旅游酒店等校外实习基地多个,基本能满足专业教学的实习需要。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国家重点教材,省级优秀教材,并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鼓励教师开发校本教材,配以电子教材使用,实现两者结合。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依托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图书馆提供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性质和专业设置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目前图书馆共有印刷本文献资源近20万册,年订报刊340种。图书馆在注重购买印刷型文献的同时,逐渐加大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力度,以满足网络环境下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现有电子图书10万册,电子资源搜索平台:读秀、百链、汇雅,知网(试用中)。图书馆馆藏文献主要以社会科学、旅游、经济、地质、管理等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军事科学文献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形成了综合性的文献馆藏资源体系。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能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对于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以下提供几种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出示具体案例来组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的矛盾,参加讨论,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看,案例教学有助于“活化”教材,改革传统概念教学;能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
2.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一般是指使学生亲身介入实践活动或一定的情境,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或亲历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常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参观调查”、“角色扮演”、“实验制作”、“实践亲历”等等。
3.实践探究法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究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经验和日常生活为背景,在活动和探究中,演绎教材内容,补充和生成超越教材知识的内容。这种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学习评价
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由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组成。
1.理论和理实一体必修课:过程性考核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课堂参与、平时考核(含技能)等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15%~20%;终结性考核根据课程特点由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学生作品等组成。
2.实践必修课(认知实习、实验、实训等):成绩评定由出勤、技能操作、实训作品(成果)以及实训报告等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的比例不少于20%。
3.毕业实习:过程性考核由出勤、实习报告、企业实习总结、指导教师评价、企业评价、毕业考试等组成,占总成绩的 70%~80%(其中出勤占总成绩的 30%~40%);终结性考核由毕业设计评审、答辩组成,占总成绩的 20%~30%。
4.选修课(含讲座):成绩评定包括出勤、课堂参与、考核或考试等,成绩按照优、良、中、合格、不合格进行等级评定,其中出勤比例占 30%~40%。
5.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包含选题、任务完成、作品质量、答辩等,成绩按照优、良、中、合格、不合格进行等级评定。
(六)质量管理
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定期开展公开课等教研活动。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专业教研组织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毕业要求
(一)毕业基本条件
通过规定年限学习,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成绩合格,达139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模块需修满37学分,专业(技能)课模块72学分,实践教学模块需修满30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劳动教育课不合格的学生不允许毕业。
(二)毕业应具备的其他条件
1.取得云南省高等学校外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证书。
2.取得云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考试一级以上证书。
3.取得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二级乙等以上证书。
十一、附录
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意见表
论证意见:
2019年7月10日本专家组一行10人受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委托,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云南旅游职业学院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要求,结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对2019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审核,该方案紧跟专业发展的趋势,符合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明确旅游管理专业人员的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合理,教学内容全面,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资源丰富,对学生评价全面,教学条件保障符合要求。专家一致认可该方案的实施。
|
姓名
| 职称
| 单位
| 备注
|
周洁
| 讲师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 组长
|
王兵
| 总经理
| 昆明假日国际旅行社
|
|
宋文贤
| 总经理
| 昆明海之源会务公司
|
|
袁浩镛
| 副教授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 专业带头人
|
刀丽
| 讲师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 骨干教师
|
谢青
| 副教授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 专任教师
|
王晓璇
| 助教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 专任教师
|
矣文希
|
| 华夏旅行社
| 毕业生
|
罗恩慧
|
| 康腾旅游有限公司
| 毕业生
|
签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