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聚焦
2017教学质量提升年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全面建设提升行动方案【二〇一七年四月】
来源:编辑:宣统部    发布人: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12-27

目  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建设目标… 1

三、建设内容与行动计划… 1

(一)综合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2

(二)专业建设卓越工程… 13

(三)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24

(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34

(五)校企合作深化工程… 47

(六)智慧校园建设工程… 54

(七)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 64

(八)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72

(九)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工程… 77

(十)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83

四、保障措施… 88

(一)组织保障… 88

(二)制度保障… 88

(三)监督保障… 88

(四)经费保障… 89

为贯彻落实《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发展目标,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等文件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提高质量”为主线,按照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统筹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加快建设、开拓创新、重点突破、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类高职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到2020年,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区域特色鲜明、行业融合度高的旅游类高职院校,打造成为以中国—东盟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核心的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旅游职业教育辐射中心。

三、建设内容与行动计划

(一)综合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1. 建设目标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依法办学,建设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大学制度。以构建“政校行企”协同办学模式为导向,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为基础,以健全管理制度体系为保障,以提升管理队伍能力为支撑,全面提升学校综合治理能力。

  1. 重点项目

1)构建“政校行企”协同的办学模式

立足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主动融入、服务国家和云南发展战略,发挥行业办学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有效整合政府、行业、企业资源,创建“政、校、行、企”协同的办学模式。

建立多方参与的发展咨询机构。邀请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旅游等行业协会、合作办学企业等方面的有关人员,组建学校理事会,作为学校发展指导、决策咨询机构,研究学校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审议学校发展规划、专业设置与建设、重要规章制度等重大事项,提出对策、建议。

推进“总校+分校”的区域办学布局。加强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省内市、州的合作,通过与地方政府、中高职学校、企业的合作,在市、州设立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分校,为地方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和供给侧改革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巩固已有的14个合作办学分校,继续推进其他地区的合作办学布点,扩大合作成员、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提升合作内涵,努力形成以昆明校区为核心,“政、校、行、企”联合办学的分校遍及各市、州的办学体系,全面服务云南旅游强省战略。

加速“总部+海外基地”的国际化办学布局。融入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教育辐射中心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学校作为“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的优势与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双向驱动策略,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巩固建设好在泰国曼谷(与泰国克里斯汀大学合作)、清迈(与清迈大学合作)、普吉(与普吉皇家大学合作)等地的3个海外培训中心,拓展海外培训中心功能,将现有的海外培训中心建设成为集海外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海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旅游文化交流基地等于一体的海外合作办学基地。同时,积极拓展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加速海外办学基地布局,力争到2020年海外合作办学基地增加到10个。

推进二级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健全二级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办学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增加企业在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话语权,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和完善“企业副院长”和校企“双专业带头人”机制,聘请行业企业高工高管担任二级学院副院长、专业带头人,分管产学研合作等工作,与学校管理团队、专业建设团队紧密合作,真正实现校企共建教学团队、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等,将校企协同育人落到实处。

2)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升学校的资源整合、科学决策和战略规划能力。明确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强化党委在学校“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大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决策中的作用。健全学校内部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保障学术组织相对独立行使职权。健全学术委员会规程,进一步明确学术委员会为最高学术机构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宏观学术政策决策,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及教学、科学研究计划,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及审议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等方面的作用。

完善校内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群团组织工作制度、民主党派参政制度和院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党派及群众组织作用。完善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章程制度,明确各类学生管理委员会、各级团学组织的职责。推动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现代管理水平。

3)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

学校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与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合作,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以投资、设备入股等形式,吸引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探索举办多元投入、共同治理、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学校将选择安宁等分校,以及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景区开发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或者具备条件的二级学院,与相关企业合作,组建2-3个新的混合制二级学院,构建学校、企事业单位、行业产业一体化的管理运行模式,并作为特色二级学院进行培育。

4)推进校院二级管理改革

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按照“重心下移、责权一致、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原则,构建关系明晰、权限规范的校院二级管理体系。学校主要以规划为引领,以政策为导向,以评价为依据,以资源配置为调控手段。强化二级学院(部)自主管理权,逐步扩大二级学院(部)财务、人事、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激发创新活力。学校按照全面推进、分类实施、边试边推、以点带面的思路,制定校院两级管理A方案和B方案,A方案为全面推进版,B方案为先行试点版,B方案将向二级学院(部)下放更多自主权。学校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二级学院,开展B方案改革试点,以下放人、财、事权为核心,实现试点学院(部)用人自主、分配自主、管理自主,同时强化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

提升二级学院管理能力。合理设置二级学院的内部管理体系,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办学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优化内部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增强二级学院的管理能力和办学活力,形成各二级学院主动面向社会、积极参与竞争、努力办出特色的生动局面,促进试点学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

理顺校院和基层教学组织关系。划清学校、二级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学管理上的责任,明确不同层面教学质量责任主体。学校层面教务处负责教学建设与管理运行,二级学院层面负责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服务产业与技术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围绕课程加强教研,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健全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

推进章程修订工作。落实《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根据学校办学发展实际,依法依规完成章程修订工作。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等组成的章程制定领导小组及其编写组,组织领导及实施章程修订工作。同时,制定学校章程修订工作方案,对章程修订工作步骤和内容进行具体安排。严格执行形成草案、征求意见、专家咨询、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院长办公会审议、党委会议审定、主管部门审核、省教育厅核准等章程制定程序。

加强章程学习宣传。充分运用校刊、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宣传学校章程,将《章程》纳入新生、新进教职工、新任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内容。全校师生员工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章程》的文本条款,深刻领会蕴含于《章程》中的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愿景的总体制度安排和价值规范,增强贯彻实施的自觉性和执行力。

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对照学校章程,全面梳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流程,通过制定、修订、废止等方式,建立规范性文件审查与清理机制。成立学校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面梳理和完善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并重点解决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文件不合规、管理无依据、服务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的突出问题,逐步形成以《章程》为核心,根本制度稳定、基本制度完备、具体制度配套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并于2018年前编制完成《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管理手册》。

强化章程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明确落实章程、管理制度和标准的评价与诊改办法,建立投诉与监督机制,委托第三方开展定期抽检,推动学校建立健全体现职业院校办学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标准和运行机制。

6)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打破常规的引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健全岗位管理,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岗位管理制度,并将“用政策吸纳人才、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影响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方针。以目标导向和项目驱动的方式组合和建设团队,敢于打破常规地引人用人,强化资源调配的指向性,集中优势资源解决重大问题和专项问题。

实施管理人员能力提升计划。在管理人员中实施学历与职称提升计划、领导力提升计划、管理者素质培养计划、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文化训练营等培养计划。通过在职进修、专题培训等方式增强管理人员遵循、运用教育教学规律、行政管理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竞聘、轮岗、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管理者的实际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实施后备人才培训培养计划,建立储备人才库,分模块、分层级地储备各类优秀人员;充分发挥组织文化对于队伍建设的价值导向作用。进一步转变管理观念,组织开展校本研究,促进管理人员钻研管理业务,提升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

建立充满活力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人才管理制度、薪酬分配办法改革,建立充分体现重实绩、重实效、重贡献人才价值的分配机制。完善岗位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分级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实施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健全能上能下、有上有下的用人机制。重视培养选拔兼顾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双强型”管理人员,进一步调动各类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1. 年度计划

“综合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进度表

序号建设项目2017201820192020
1构建“政校行企” 协同的办学模式(1)建立多方参与的发展咨询机构,举行第一次会议;


(2)推进“总校+分校”的区域办学布局,建立1-2所“政校企”联合办学的分校;

(3)推进“总部+海外基地”的国际化办学布局,增加海外教学点1-2个;建立1-2所新型海外办学基地;

(4)成立2-3个专业协助委员会;

(5)推进二级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健全二级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聘请1-2个企业副院长,1-2个企业专业带头人。

(1)召开第二次发展决策委员会会议;


(2)完成“总校+分校”的区域办学布局,推进分校建设,深化合作,建立1-2所“政校企”联合办学的分校;

(3)推进“总部+海外基地”的国际化办学布局,增加海外教学点1-2个;建立1-2所新型海外办学基地;

(4)成立2-3个专业协助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协助组;

(5)聘请1-2个企业副院长,3-4个企业专业带头人。

(1)召开第三次发展决策委员会会议;


(2)推进分校建设,深化合作,建立1-2所“政校企”联合办学的分校;

(3)推进“总部+海外基地”的国际化办学布局,增加海外教学点1-2个;建立1-2所新型海外办学基地;

(4)成立2-3个专业协助委员会、招生就业协助组,建设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5)聘请1-2个企业副院长,3-4个企业专业带头人。

(1)召开第四次发展决策委员会会议;


(2)推进分校建设,深化合作,建立1-2所“政校企”联合办学的分校;

(3)推进“总部+海外基地”的国际化办学布局,海外教学点增加到10个左右;新型海外办学基地达到6个左右;

(4)专业协助委员会覆盖全部旅游类专业。

(5)企业副院长达到100%、企业专业带头人覆盖率旅游类专业100%,其他专业80%。

2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1)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健全学术委员会规程;

(3)完善校内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

(1)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健全学术委员会规程;

(3)完善校内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

(1)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健全学术委员会规程;

(3)完善校内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

(1)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健全学术委员会规程;

(3)完善校内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

3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


 

(1)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研究,考察调研其他院校先进经验;


(2)选择安宁或者其他分校作为试点,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或上市企业,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

(1)选择部分专业或二级学院,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或上市企业,筹建1所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


(2)推进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试点建设。

(1)推进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试点建设,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把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作为特色进行培育;


(2)筹建1所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

(1)推进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试点建设;


(2)对举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行系统总结,凝练特色,申报教学成果奖。

4推进校院二级管理改革(1)全面推进校院二级管理体系,设计A方案和B方案,全面推进A方案,选择1—2个二级学院(部)试点B方案;


(2)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优化二级学院运行机制,增强二级学院管理能力和办学活力;

(3)理顺校院和基层教学组织关系,明确学校、二级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学管理上的责任。

(1)总结、梳理推进校院二级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和经验,完善方案,继续推进,扩大B方案试点范围,逐步强化二级学院(部)自主权;


(2)优化二级学院运行机制,增强二级学院管理能力和办学活力;

(3)进一步理顺三级教学管理之间的职责关系。

(1)总结、梳理推进校院二级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和经验,完善方案,继续推进,扩大B方案试点范围,逐步强化二级学院(部)自主权;


(2)优化二级学院运行机制,增强二级学院管理能力和办学活力;

(3)进一步理顺三级教学管理之间的职责关系。

(1)总结经验,完善方案,全部实施B方案,校院二级管理体系建设基本完成;


(2)增强二级学院办学活力,主动面向社会、积极参与竞争、努力办出特色的生动局面基本形成;

(3)责任主体明确、权责清晰的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建立。

5健全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1)根据学校办学发展实际,依法依规完成章程修订工作;


(2)加强章程学习宣传;

(3)对照学校章程,全面梳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流程。

(1)完成《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制度汇编》;


(2)制定落实章程、管理制度和标准的评价与诊改办法,建立投诉与监督机制。加强制度的落实。

(1)根据国家政策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学校改革发展实际,进行制度修订、完善和新建。


(2)加强制度的落实。

(1)根据国家政策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学校改革发展实际,进行制度修订、完善和新建。


(2)加强制度的落实。

6加强管理队伍建设(1)实施管理人员能力提升计划;


(2)建立充满活力的考核激励机制。

(1)建立打破常规的引人用人机制;


(2)实施管理人员能力提升计划。

(1)实施管理人员能力提升计划;


(2)考核激励机制的完善。

(1)实施管理人员能力提升计划;


(2)管理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明显改善,能力和综合素养较大提升。

 

(二)专业建设卓越工程

  1. 建设目标

突出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形成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七个专业群,其中,旅游大类专业建设基本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其他类专业建设整体上达到中等水平。

  1. 重点项目

1)优化专业结构

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制定、实施《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专业评估办法》,完善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设置评议机制,建立健全动态的专业调整、预警和退出机制,建立专业建设水平内部评价机制。

发展新兴专业。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按照“旅游+”模式创新发展新兴专业,分期增设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休闲农业、森林生态旅游、应用越南语、高速铁路客运乘务、民族传统技艺等新专业。

改造传统专业。撤销基础工程技术等专业,改进完善计算机、英语等传统专业,逐步形成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以旅游类专业为主,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

建设优势特色专业(群)。一是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凸显学校旅游专业优势,将酒店管理、导游专业列为骨干专业建设,巩固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加大旅游类特色专业或方向培育力度,重点建设休闲服务与管理、导游、旅游应用外语、婚庆服务与管理、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等专业。到2020年,立争将酒店管理、导游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将旅游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建设成为省级骨干专业,将婚庆服务与管理、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建设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人才培养基本模式。以产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技术(能力)+服务(意识)+管理(职业发展)+创新(终身学习)”新型人才培养为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每年定期邀请用人单位、企业行业参与制定新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已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提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契合区域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示意图

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率先在酒店管理、导游、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开展“中高职3+2”“中职本科3+4”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加强各层次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有效对接,实现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贯通式人才培养。

3)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三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通识课程中,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国际文化,具备良好的对外沟通能力;在专业课程中,设立专业平台课和专业方向课,强化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在拓展课程中,设立专业拓展课和个性发展任选课,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迁移动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增加到课程体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位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

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全面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推广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式、讨论式、互动式、项目式、情境式、现场教学等教学改革和实践,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要达到100%,主干专业课程校企共建比例达到100%,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针对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国际化需求,引入国际优质课程的标准和考核要求,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建设教学资源库15-20个,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20门,校企合作编写教材15部,完成微课作品50个。在创新创业课程方面,设置8-10门创新创业课程,供学生选修。

建设专业教学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将教育资源内容与教育信息化平台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师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方面,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方面,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专业虚拟仿真软件应用”;开放教学方面,建设“MOOC平台+MOOC课程”;同时,建设“资源库平台+专业课程体系应用”用于教学资源管理。

图3  专业教学信息化平台示意图

4)加强实训和实践教学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用于购置实训教学仪器设备,生均实践教学经费比“十二五”时期增加10%以上。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中,增加酒店管理专业西餐教学的设施设备。在导游专业实训基地中,建立在线学习和考试平台软件及学生创业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建立旅游VR实训室、旅游大数据实训室、云南民族民风实训馆、会展综合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就业创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体现专业岗位需求,构建“三层次、六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三层次——基础实践层次、专业技能实践层次、综合创新提高实践层次;六模块——素质拓展训练模块、实训教学模块、实习教学模块、毕业设计模块、应用与创新模块、社会实践模块。进一步完善学生校内实训,到实务部门、行业企业实习实训和假期实习的长效机制。实现实训实习的课时比例达到40%以上,学生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

5)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创新创业与就业为导向,遵循“循序渐进”与“理实一体化”的原则,采用“专业技能+创业技能”复合式人才培养方式,打造以“创意启蒙→创新精神→创造实践→创业实现”为主线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三大类别五大模块课程,三大类别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拓展课程;五大模块分别为: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模块-创新创意课程模块-创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模块-创新创业+专业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拓展与实践模块。

打造全域旅游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打造以旅游创业为特色,以“专业+双创”教育为核心,集教学、实训、实践、孵化、运营于一体的“全域旅游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重点建设:以酒店专业实训基地为基础,引进知名咖啡、茶艺企业,培养拥有教学能力和运营指导能力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引进酒店互联网DOSSM创业系统,以酒店产业热门岗位和急需能力课程为主线的云课堂作为课程体系,以创客模式开设饮品创客空间,建设集教学、实训、实践、孵化、运营于一体的双创实践平台。

全域旅游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示意图

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和活动。定期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名家名师讲堂、企业家沙龙、学科专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论坛、研讨会等,同时设立区域性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支持学生参与全国性创新活动或创客交流,促进学科创新研究等。

 

 

 

 

 


  1. 年度计划

 “专业建设卓越工程”建设进度表

序号建设项目2017201820192020
1优化专业结构(1)制定《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专业评估办法》,完善专业建设水平内部评价机制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增设餐饮管理、电子商务(旅游方向)、应用老挝语、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民族表演艺术,撤销基础工程技术专业;

(3)加强优势专业群建设,重点建设酒店管理和导游2个骨干专业;

(4)推进婚庆服务与管理、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

(1)开展专业评估;


(2)增设中西面点工艺、会展策划与管理、民族传统技艺、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和应用越南语,改造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3)加强优势专业群建设,重点建设旅游管理与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

(4)推进婚庆服务与管理、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烹饪工艺与营养三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

(1)开展专业评估;


(2)增设西餐工艺、休闲农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应用外语(应用马来语)新专业;

(3)推进旅游英语和景区开发与管理2个专业建设;

(4)推进婚庆服务与管理、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烹饪工艺与营养三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

(5)开展“3+2”“3+4”人才培养试点;

(1)开展专业评估;


(2)增设国际邮轮乘务管理、营养配餐、茶艺与茶叶营销、森林生态旅游、建筑室内设计新专业;

(3)推进旅行社经营管理和旅游商品设计2个专业建设;

(4)推进婚庆服务与管理、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烹饪工艺与营养三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

(5)开展“3+2”“3+4”人才培养试点;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研究构建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1)在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基础上,2-3个专业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在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基础上,5-7个专业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在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基础上,7-9个专业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1)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建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三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推进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3)建设3个左右院级教学资源库;

(4)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学科专业课程体系”;

(1)持续开展课程体系改革;


(2)推进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3)建设4个左右院级教学资源库;

(4)校企共建课程4-6门;

(5)搭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专业虚拟仿真软件应用”平台;

(1)持续开展课程体系改革;


(2)推进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3)建设5个左右院级教学资源库;

(4)校企共建课程5-7门;

(5)搭建“MOOC平台+MOOC课程”平台;

(1)完成课程体系改革;


(2)推进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3)建设2-4个市级教学资源库,院级教学资源库6个;

(4)校企共建课程6-8门;

(5)搭建“资源库平台+专业课程体系应用”平台;

4加强实训和实践教学


 

(1)新(改、扩)建3-5个专业实训室;


(2)建设2-3个校外实训基地;

(3)校企共建1-2门实训课程;

(1)新(改、扩)建4-6个专业实训室;


(2)建设3-5个校外实训基地;

(3)校企共建2-3门实训课程;

(1)新(改、扩)建5-7个专业实训室;


(2)建设4-6个校外实训基地;

(3)校企共建2-3门实训课程;

(1)新(改、扩)建6-8个专业实训室;


(2)建设4-6个校外实训基地;

(3)校企共建3-4门实训课程;

5开展创新创业教育(1)开发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


(2)引进2-3名创新创业教师;

(3)建设1个创新创业综合实训室;

(4)组织创新创业讲座;

(5)举办学校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1)开发创新创业核心课程;


(2)建设2-3个专业创新创业实训室;

(3)组织创新创业研讨会;

(4)举办学校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1)开发创新创业拓展课程;


(2)建设3-4个创新创业实训室;

(3)建设1个创业孵化基地;

(4)举办学校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1)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及内容;


(2)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3)建设3-4个校外创业孵化基地;

(4)举办学校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三)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1. 建设目标

紧密围绕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以造就双师素质教师为重点,推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时期,生师比保持在18:1之内,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5%,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38%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80%以上。新建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4个、校企协同创新团队5个;培育引进省级教学名师4名;培养专业带头人30-40名;培养70-80名青年骨干教师;引进国(境)外专家17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德高技精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1. 重点项目

1)引进高层次人才

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明确高层次人才引进范围与条件。设立专项经费,根据专业集群建设需要,有重点、分批次引进学术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紧缺领域的专业领军人才和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给予科研启动资金、安家费等支持。规范引进人才的考核与管理,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服务长效机制。

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从企业引进专业对口的高工高管,担任二级学院副院长、专业带头人,支持校企共同建设专业、共建教学团队、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等。

推进“海外名师”项目。制定《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健全海外高层次尖端人才引进机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5人,重点引进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烹饪等专业师资。持续聘用英语、韩语、泰语、日语四个语种的外教,每个语种1-2名。推进与瑞士Max Alexander Hauser教授(原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孟芳教授、瑞典乌德瓦拉职业学院餐饮服务专业专家Ronny Spetz先生等人的特色项目。

2)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

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制定教师专业标准,行企兼职标准、教学名师标准,双师型教师标准等,进一步完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鼓励教师获取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

完善教师定期参加企业实践制度。制定相关的实施办法和激励制度,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鼓励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每年至少有2个月时间参与合作企业实际运作管理,加强教师对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学习,提高其实训指导能力。要求教师行企实践锻炼结束后,要向学校提交专业实践专题总结报告,并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认定。同步把教师企事业实践经历、双师素质资格作为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

建立名师工作室,提升教学水平。建立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师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切实发挥专家名师在指导青年教师中的“传、帮、带”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每年举办1次博士、教授论坛,1次兼职教师论坛,1次名师教学咨询、教学沙龙等活动,拓宽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渠道。

建立健全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和轮训制度。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脱产或在职提高学历学位,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健全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制订全员培训规划,落实每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提高教师“双师”素质。

鼓励教师服务社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建立专业骨干教师“社会服务成果档案袋”,将教师的社会服务成果列入岗位聘任、职称评聘条件,在培训进修、经费资助、收入分配等方面予以倾斜,通过政策导向,激励教师提高“双师”素质。

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拓宽兼职教师引进渠道。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和储备制度。加强与省内高校、大型企业联系,特别加强与“走出去”的大型国企、央企联系,聘请海内外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多途径、多渠道挖掘行业优秀兼职教师资源。

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重点专业要建设1-2个大师工作室,与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合作建立工艺美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彝族毕摩文化遗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学雅艺传承技能大师工作室等20个左右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学校建立大师工作室管理制度,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健全兼职教师考核管理机制。修订《外聘教师聘任与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和规范兼职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评价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形成兼职教师评价考核档案资料。建立兼职教师校内职称评聘制度,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与管理,不断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4)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组建教学改革团队。组建20个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建设为目标,以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为手段的教学改革团队。团队建设以省级教学名师(技能大师)为核心,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具有现代学徒制特征,配合各专业群建设,实施名师名专业名课堂建设,带动专业整体提升。

组建科研攻关团队。围绕云南旅游强省战略、旅游产业转型、旅游新兴业态等,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组建5个左右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团队建设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组建,以利于学科交叉、优势互补,培育孵化高层次科研项目,每年资助10项左右科研项目,鼓励优秀科研成果转化。

组建校企协同创新团队。以酒店管理系、信息技术系为项目主要责任单位,制订计划,与云南省婚庆行业协会、云南增材维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合作共建5个协同创新团队,提高其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增强其专业总体规划及资源整合能力。团队组建以业界中青年专家为核心、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共同参与,从实效上实现行业智库、智囊的作用。

5)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完善辅导员量化考核体系。修订辅导员考核实施办法,遵循定量定性互相补充,常规、创新工作相结合的考核原则,将学生评价、领导(包括学院、学生处)评价和业绩贡献三部分作为基本依据进行考核,加大辅导员考核结果在年度考核中的比重。

加大辅导员培养培训力度。实施辅导员分类发展培养计划和能力提升计划,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心理健康、党建等培养方向。制定辅导员年度培训计划,积极创造机会让辅导员参与国(境)内外各种培训讲座。支持辅导员成立专业化工作室,提高辅导员第二课堂辅导能力。开展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代培、以赛带练、以赛促学,增强辅导员服务意识,提高辅导员实践工作水平。

6)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营造良好氛围,健全工作长效机制。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统一领导和部署,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浓厚氛围。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和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实施意见》等相关制度,坚持在执行中落实,在落实中修改,在修改中完善,探索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组织开展主题活动,落实建设具体措施。组织开展“道德大讲堂”、“师德师风专题学习”、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说课比赛以及“师德标兵”评选等一系列活动,旨在努力促使广大教师职业素养有提升,科研学术有进步,工作方法有创新,师德师风整体有提高,切实有效推动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完善考核办法,实现师德“一票否决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师德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原则,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形式,健全教师评教及教学质量跟踪体系。坚持将师德师风考核与业务业绩考核并重,在教师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鼓励支持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或申报科研奖励时,书面公开承诺恪守学术道德。

 

 

 

 


  1. 年度计划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建设进度表

序号建设项目2017201820192020
1引进高层次人才(1)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方案;


(2)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2-4人,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2-4人;

(3)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按要求引进高层次人才2-3人;引进语言外教4人。

(1)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3-5人,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3-5人;


(2)引进语言外教2-3人;酒店管理学院与瑞士Max Alexander Hauser教授的海外名师项目。

(1)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3-5人,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3-5人;


(2)引进高层次人才2-4人;引进语言外教2-3人;旅游管理学院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孟芳教授的海外特色项目。

(1)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3-5人,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3-5人;


(2)引进高层次人才4-6人;引进语言外教2-3人;烹饪专业与瑞典乌德瓦拉职业学院餐Ronny Spetz的海外特色项目。

2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1)制定教师专业标准,行企兼职标准、教学名师标准,双师型教师标准等;


(2)开发“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业课程体系;

(3)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4)组织教师参加行业培训、研讨、交流;

(5)组织30-40名左右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6)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脱产或在职提高学历学位。

(1)开发“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业课程体系;


(2)组织30-40名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的派出;

(3)举办1次博士、教授论坛,1次兼职教师论坛,1次名师教学咨询、教学沙龙等活动;

(4)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脱产或在职提高学历学位。

 

(1)组织30-40名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2)开发“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业课程体系;

(3)举办1次博士、教授论坛,1次兼职教师论坛,1次名师教学咨询、教学沙龙等活动;

(4)建成1-2技能大师工作室。

 

(1)形成“双师型”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2)举办1次博士、教授论坛,1次兼职教师论坛,1次名师教学咨询、教学沙龙等活动。

 

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1)修订《外聘教师聘任与管理暂行办法》;


(2)聘请海内外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多途径、多渠道挖掘行业优秀兼职教师资源。

(1)成立4-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2)开展兼职教师教学评价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形成兼职教师评价考核档案资料;

(3)建立兼职教师校内职称评聘制度,开展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1)成立5-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2)开展兼职教师教学评价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形成兼职教师评价考核档案资料;

(3)开展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

(1)成立8-1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2)开展兼职教师教学评价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形成兼职教师评价考核档案资料;

(3)开展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

4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1)新建3-4个以省级教学名师(技能大师)为核心,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改革团队;


(2)组建和培育1个跨学科、跨专业的科研团队;

(4)组建和培育1个以业界中青年专家为核心、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校企协同创新团队。

(1)新建3-4个以省级教学名师(技能大师)为核心,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改革团队;


(2)组建和培育1个跨学科、跨专业的科研团队;

(4)组建和培育1个以业界中青年专家为核心、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校企协同创新团队。

(1)新建3-4个以省级教学名师(技能大师)为核心,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改革团队;


(2)组建和培育1个跨学科、跨专业的科研团队;

(4)组建和培育1个以业界中青年专家为核心、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校企协同创新团队。

(1)新建3-4个以省级教学名师(技能大师)为核心,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改革团队;


(2)组建和培育2个跨学科、跨专业的科研团队;

(4)组建和培育2个以业界中青年专家为核心、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校企协同创新团队。

5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1)修订辅导员考核实施办法;


(2)完善辅导员量化考核体系;

(3)实施辅导员分类发展培养,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心理健康、党建等培养方向。

(1)制定辅导员年度培训计划,积极创造机会让辅导员参与国(境)内外各种培训讲座;


(2)支持辅导员成立专业化工作室,提高辅导员第二课堂辅导能力;

(3)开展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

(1)制定辅导员年度培训计划,积极创造机会让辅导员参与国(境)内外各种培训讲座;


(2)支持辅导员成立专业化工作室,提高辅导员第二课堂辅导能力;

(3)开展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

(1)制定辅导员年度培训计划,积极创造机会让辅导员参与国(境)内外各种培训讲座;


(2)支持辅导员成立专业化工作室,提高辅导员第二课堂辅导能力;

(3)开展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

6推进师德师风建设(1)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制度、统一认识,做好宣传工作;


(2)制定《师德师风考核办法》;

(3)组织开展“道德大讲堂”、“师德师风专题学习”等一系列活动。

(1)选树师德典型,抓好警示教育和红线教育;


(2)组织开展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说课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组织开展说课比赛以及“师德标兵”评选等一系列活动。

 

组织开展说课比赛以及“师德标兵”评选等一系列活动。


 

 

 

 

(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1. 建设目标

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以“三环节、四阶段、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常态化的诊断与改进机制,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重点项目

1)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总体架构

以“三环节、四阶段、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构建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三环节”即:需求输入、质量生成与改进、质量输出个关键环节,“四阶段”即:“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循环运行机制,“五纵五横”即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服务系统、监督控制系统五个纵向系统,和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层面,“一平台”即:质量数据管理系统平台。

成立体系建设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牵头部门为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学校内部质量保障的体系及机制建设。

成立专业建设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牵头部门为教务处,负责专业层面的质量保障机制建设。

成立师资建设组,由分管人事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牵头部门为人事处,负责教师层面的质量保障机制建设。

成立课程建设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牵头部门为教务处,负责课程层面的质量保障机制建设。

成立学生发展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牵头部门为学生处,负责学生层面的质量保障机制建设。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总体架构图

图2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路线图

2)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组织机构

建立党委领导、校长指挥、质量保障委员会全面协调的质量保障领导组织。党委是学校质量保障的责任主体。在党委领导下,校长全面负责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各归口工作由分管校领导负责。质量保障领导组织统一领导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制订、修改和实施,监督各个工作机构执行质量标准的情况,承担教学质量管理的决策、指挥、组织和调度的职能。

建立学校—二级单位—专业三级质量保障组织。学校层面:党委书记、校长担任质量管理保障委员会主任,相关校领导担任副主任,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质量管理保障委员会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质量保障体系的设计、运行、监控等工作。

二级单位,包括二级学院(部/中心)层面:成立质量保障工作组,组长由二级学院院长(主任)等兼任,对课程计划、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和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实施分类监控。

专业层面:设立学科、专业和课程质量保障小组,组长由相关负责人兼任,负责学科、专业和课程质量的自我诊改。

学校—二级单位—专业三级质量保障组织示意图

科学划分各单位系统内职能分工。以各单位原有职能为基础,对应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大系统,合理定位各单位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职能,科学划分各部门(教学单位)、科室、岗位的职责分工。

1  各单位在五大系统中的归属

五大系统主要职能包含部门
决策指挥组织确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制定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政策和保障标准,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党委


校长

质量保障委员会

质量生成依据学校办学定位,确立、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改革和发展方向,保证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生成教务处


二级教学单位

继续教育中心

学工处

团委

资源建设积极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引进和整合办学资源,提升资源建设成效,增强竞争优势人事处


国际合作处

合作办学处

财务处

支持服务为学校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提升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标准资产管理处


保卫处

后勤处

监督控制采用过程监督、考核和评估等方法,结合教学质量督导检查评价等手段,加强学校质量监督与控制,并采取措施积极纠偏各级质量保障组织


监察审计部门

 

2  部门在五大系统中的职责一览表

部门名称系统内职责
****部门
****科室
****岗位
……
****科室
****岗位
……

3)构建学校发展目标体系

编制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对外合作交流、质量保障体系等专项规划,构建学校发展的目标体系。各二级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分解和细化具体的发展目标,制定任务完成的考核标准,层层分解,确保实施。

学校发展目标体系示意图

4)制定质量标准体系

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依据学校发展目标体系制定质量标准。重点完善:

①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标准。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行业、企业一线岗位的需求,在质量标准中融入相应专业的国家或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或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引入企业管理规程和技术规范,建立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标准体系,实现毕业生素质、能力与工作岗位要求无缝对接。

②教学过程管理质量标准。建立适应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教学过程管理标准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标准,课堂教学的质量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成绩考核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标准等。重点加强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

5)开展诊断评估

围绕教学运行和教学基本建设的各个方面,开展综合和专项诊断评估,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实施监控。

①课堂教学质量诊断评估。根据课堂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每个学期对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全面诊断,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发布课堂教学质量报告。

教师教学能力诊断评估。每个学年度对每一位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进行观察、诊断、评定,全面获取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研究与改革;编制教师个人教学能力评估报告。

③顶岗实习诊断评估。每学年对各专业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评估,进一步规范和落实顶岗实习工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水平,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掌握相应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的动手操作能力。

④专业建设诊断评估。每年选择8—10个专业,采取自评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诊断评估,为学校专业调整、专业内涵建设以及专业集群建设等提供依据和支撑。

⑤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评估。定期对二级学院(系部/中心)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加强各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教学建设与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⑥综合评估。每五年安排一次,参照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

6)建立教学质量改进激励机制

①日常监控和改进机制。建立常见问题处理预案,加强日常监控,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改进、及时上报。学校三级质量保障组织建立日常监控周报制度。

②评估诊断与倒逼机制。定期进行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开展专业自诊、课程自诊,邀请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诊断工作,对评估诊断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偏差分析,从计划、制度、管理等方面深层次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形成诊改报告,以此督促各层面、各部门进行质量改进工作。通过问题诊断倒逼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不断创新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实现教育质量的螺旋式提升。

③绩效考核与问责机制。将部门绩效考核与质量保证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加强对二级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的工作绩效考核。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定期对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工作中失职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并要求予以限期整改。

7)建设质量数据管理系统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对接教学运行、教师科研、学生学习、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的质量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学校各项工作与信息化平台结合。完善平台功能,制定平台信息采集责任、审核管控、数据分析制度,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数据采集、监控预警、统计分析。

8)建设现代质量文化

将教师节所在的周设立为校园“质量文化周”,举办质量教育公开课、质量标准专题讲座、质量教育主题班会、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个人)”奖项评选等节庆活动,对质量文化展开主题宣传、培训、研讨以及总结表彰。面向全体师生员工普及质量文化,培育质量意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全员质量保证的参与度,形成良好的质量建设氛围。


  1. 年度计划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建设进度表


建设项目2017201820192020
1构建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1)成立体系建设、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学生发展工作组;


(2)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总体架构。

在学校、专业、师资、课程、学生五个层面建立相对独立的质量保障机制,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完善。

2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组织机构(1)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2)建立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标准体系;

(3)建立教学过程管理标准体系。

(1)建立专业发展质量标准;


(2)建立课程发展的质量标准。

 

(1)建立学生发展的质量标准;


(2)建立教师发展的质量标准。

 

 

持续完善教学质量标准系统。


 

3构建学校发展目标


 

(1)编制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对外合作交流、质量保障体系等专项规划,构建学校发展的目标体系;


(2)各二级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分解和细化具体的发展目标。

编制和执行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和执行年度工作计划(1)编制和执行年度工作计划;


(2)全面总结、评估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4制定质量标准体系(1)建立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标准体系;


(2)建立教学过程管理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的持续完善。标准体系的持续完善。


 

标准体系的持续完善。
5开展诊断评估(1)选择8—10个专业进行诊断评估;


(2)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诊断评估;

(3)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诊断评估;

(4)开展定岗实习诊断评估;

(5)选择1—2个二级学院(部)进行诊断评估。

(1)选择8—10个专业进行诊断评估;


(2)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诊断评估;

(3)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诊断评估;

(4)开展定岗实习诊断评估;

(5)选择1—2个二级学院(部)进行诊断评估。

(1)选择8—10个专业进行诊断评估;


(2)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诊断评估;

(3)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诊断评估;

(4)开展定岗实习诊断评估;

(5)选择1—2个二级学院(部)进行诊断评估。

邀请第三方开展学校综合评估。
6建立教学质量改进激励机制(1)建立日常监控和改进机制;


(2)建立评估诊断与倒逼机制。

(1)定期发布日常监控改进报告、诊断改进报告;


(2)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绩效考核与问责机制。

(1)定期发布日常监控改进报告、诊断改进报告;


(2)开展质量保障体系绩效考核。

(1)定期发布日常监控改进报告、诊断改进报告;


(2)开展质量保障体系绩效考核。

7建设质量数据管理系统平台(1)完善质量数据管理系统平台;


(2)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1)优化管理系统;


(2)多平台融合完善。

(1)优化管理系统;


(2)多平台融合完善。

(1)优化管理系统;


(2)多平台融合完善。

8建立现代质量文化设立质量文化周,举办相关活动。开展质量文化周活动。开展质量文化周活动。开展质量文化周活动。

 

 

(五)校企合作深化工程

  1. 建设目标

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合作模式和机制,通过共建课程、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合作共赢。推进云南省旅游职业教育集团从松散联盟型向紧密协作型发展,加强集团内部成员单位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

  1. 重点项目

1)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建设

健全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在省教育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与参与下,牵头院校牵头组建骨干集团建设申报工作组,面向云南旅游行业企业、云南旅游职业教育院校及培训单位、国内同类职教集团、集团成员等有关单位,开展骨干集团建设调研,进一步明确骨干集团建设的目标与方向,细化实施步骤与措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召开集团第二届理事会,充实成员单位至80家左右,成员结构基本形成行业部门、龙头企业、院校与培训单位1:1:1的比例构成;调整集团专家指导委员会,修订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制度;修订集团章程等系列运行与管理规章制度。职教集团每年召开年会一次,下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每年开展活动一次。

建立校企对话机制。本着校行企双向服务的原则开展多项活动,定期召开校、行、企对接会、人才供需见面会等,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校企对话活动。组织职业院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了解企业发展趋势和对旅游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指导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校企合作对话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建立集团顶岗实习管理。在各职业院校现有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制定出台《云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促使各职业院校针对专业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形成“常驻与巡查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校企共管”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以及“周询、月查、季检”的考核监控机制。统筹顶岗实习基地资源,协调各职业院校充分利用集团挂牌的校外实训基地。整合集团内资源,建立学生顶岗实训及就业创业基地。

培养集团专业骨干教师。发挥集团牵头学校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平台优势,及企业实践平台资源优势,以举办“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契机,在集团内遴选不少于30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集团独立举办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两期,培训教师不少于60名;贯彻国家职业院校师资提升计划,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锻炼,总计不少于60名。

构建中职、高职衔接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发挥牵头院校行业主管优势、地处省会中心的地缘优势以及实施中高职合作办学多年的经验优势,增加合作院校数量至20所左右,进一步完善合作模式,提升合作效果。

2)校企协同共建实训基地

以各实训中心或实训室为载体,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创新模式与体制机制,共建学生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基地,开发实训课程,建设集产、学、研、实习、就业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以毕摩为传承主体,以毕摩经书为主要载体,校企共建彝族毕摩文化“产学研”一体化非物质文化传承校外实训基地;建设2-3个旅游高层次新业态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饮品实训室(咖啡、调酒)设施设备为依托,引进知名咖啡企业,建立中外饮品实训基地。

与云南增材维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引入3D打印相关的设备、技术、资源和市场,搭建3D打印创新实训基地;组建师资团队,开展3D打印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培训,为行业输送人才;打通3D打印技术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推动3D打印技术产业化进程。

3)构建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

校企双方校企双方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共同搭建“产教研”创新平台,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

成立云南旅游高职教育协作委员会。突出学校职业教育特色,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成立云南旅游高职教育协作委员会。由相应学校旅游管理行政部门参加,推动引领旅游校、行、企交流、培训,实现旅游类学校师资交流、资源共享、学生交流、学分互认等工作,引领云南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

建立协同育人规章制度。明确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双主体责任,落实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对校企合作中的管理机构、工作实施、经费保障、质量任务考核、成果交流借鉴等方面进行规范,保证校企协同常态化有效运行。

实践校企一体化育人。推动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导游、酒店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在教学、生产、科研和创新创业等方面与企业进行合作,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育人机制。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共同研制校企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将企业的部分项目引入到教学中,完成真实工作项目,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生、学校和企业须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学生作为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措施等。

4)加强校企协同创新

校企合作促进技术积累与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以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主要方向,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科研攻关、项目推进等方面合作,着力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

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项目课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等,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到2020年,校企共同开发30-50门以上课程。同时,加强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管理,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要按照要求纳入学校的课程管理,以保证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估。

 

 

 

 

 


  1. 年度计划

 “校企合作深化工程”建设进度表

序号建设项目2017201820192020
1打造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学习政策,调研情况,查找差距,明确目标,拟定骨干集团建设申请文件。(1)成立第二届专家委员会。


(2)召开校企对接会、集团人才供需见面会;

(3)开展骨干集团建设调研;

(4)出台并实施《云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对话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加强与中职学校、本科院校的合作与衔接,为集团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构建培养立交桥。
2校企协同共建实训基地率先在云南各大高校中建立3D打印创新实验室,完善3D打印创新实验室软硬件设施,推动3D打印创新实验室工程试点。(1)建设毕摩文化“产学研”一体化非物质文化传承校外实训基地;


(2)培养教职工50余人,高校在校学生300余人,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拥有一支专业性较强的师资团队。

(1)建设1个旅游高层次新业态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组建师资团队,开展3D打印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培训。

(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2-3家;


(2)建设2-3个旅游高层次新业态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引入3D打印成套设备2套及耗材10余套;开发形式多样的民族旅游文化产品。

3构建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1)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制定相关政策;


(2)成立专业委员会,开展订单班1-2个,现代学徒制项目1-2个。

成立专业委员会,开展订单班1-2个,现代学徒制项目1-2个。成立专业委员会,开展订单班1-2个,现代学徒制项目1-2个。成立专业委员会,开展订单班1-2个,现代学徒制项目1-2个。
4加强校企协同创新(1)建立健全校企协同创新机制;


(2)与企业合作开发4-6门课程。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建设小组,依托云南省婚庆服务与管理、烹饪、宝玉石鉴定与加工行业协会,完善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2)与企业合作开发6-8门课程。

(1)与企业合作开展1-2项技术研发项目;


(2)与企业合作开发6-8门课程。

(1)与企业合作开展2-3个技术研发项目;


(2)与企业合作开发10-12门课程。

 

 

(六)智慧校园建设工程

  1. 建设目标

利用云存储、大数据、移动通讯等信息化新技术手段,整合教务、学工、人事和财务等数字校园各个业务管理子系统,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日常运行管理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建成集“智慧决策、智慧管理、智慧教学”为一体的智慧校园。

  1. 重点项目

1)构建智慧校园基础环境

完善基础网络建设。基础网络建设包括基础网络平台、网络出口设计、骨干核心层设计、汇聚层设计、接入层设计。其中核心层部署两台基于万兆平台设计的核心交换机,两台核心交换机通过L3层万兆链路互联,使用虚拟化技术,将两台核心交换机虚拟为一台,以简化拓扑,实现MS级的故障恢复。每一栋大楼配置一台高性能全光口的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通过两条万兆光纤分别与两台核心交换机连接,并对两条链路进行捆绑。

打造无线校园。无线网络建设,要求完成全方位立体式无线覆盖,让教职工可以在学校区域随时随地、无拘束的连接到网络,教职工可以依托无线完成各项教学办公事务。无线网络建设要求在网络互联、安全防御等方面与有线网络进行良好的兼容和互补。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实现无网络盲点。

建立安全平台。建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通过校园网公共认证平台,实现有线用户、无线用户的统一认证,每个用户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使用同一身份信息、同一套账号密码,同时实现有线无线的统一拓扑管理、批量配置及实时告警等功能。并采用先进的用户识别和应用识别技术,实现对用户和应用的精细管控和行为审计。

建立云数据中心。建立统一的云平台,动态根据各业务服务器、存储、网络应用的需求,灵活、动态、统一地进行资源分配使用。建设云计算平台核心管理模块,实现云计算平台服务器共享资源池的网络管理,为动态云平台用户提供统一的存储沟通渠道。

建设数据中心机房。包括机房功能规划及装修设计、市电配电系统及UPS、辅助供配电系统、机房防雷系统。

2)打造校园统一管理平台

数字校园统一管理平台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构建统一信息门户、统一数据中心、统一权限管理,对所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主动运维,对管理、教学、科研、生活、文化和服务的所有信息、数据、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及分析,为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决策提供支撑。

3)建立智慧校园应用体系

建立管理体系。严格遵循国家信息化各项规范标准,从行政管理、资产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务管理四个方面,再造学生及老师的在校生生命周期全流程,提升学校对人、事、物的智能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

建立行政办公体系。行政办公体系包括OA-管理系统、人事师资管理系统、教师量化考核管理系统三个子系统。OA-管理系统支持校级、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为校内行政、党政办公人员提供安全、可靠、易用的行政办公系统;人事师资管理系统是针对学校的人事师资管理而研发的智能管理系统,为学校提供完整的个人档案管理系统;教师量化考核系统可以对教职员工的日常工作进行质量评价与工作量统计,也可以对班级上课考勤和课堂得分等进行考核。

 

建立学生管理体系。学生管理体系包括招生管理系统、迎新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德育管理系统五个子系统。招生管理系统,可依据招生计划对新生的信息进行采集、统计、处理,一站式完成新生入学相关工作;迎新管理系统,能向新生有效传递入学报到信息,并能采集新生对校园熟知度、兴趣爱好、预报到情况等信息,实现新生报到的“双向”数字化、人性化服务;宿舍管理系统,主要用来对学校宿舍资源及学生住宿情况进行管理及维护,包含宿舍信息维护、宿舍安排、宿舍入住、宿舍调整、宿舍报修维护、宿舍违纪管理等多个方面;学籍管理系统,包含学生信息管理及班级管理,涵盖基本信息维护、学籍异动管理、在校生统计、班级管理;德育管理系统,对德育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再造,实现德育评分的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

建立教务管理体系。教务管理体系包括教材管理系统、智能排课管理系统、智能考务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教材管理系统,对教材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再造,推进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排课管理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设置自动排课规则,系统可自动将教师、学生、课程及场地资源合理分配安排,快速输出可用的课表数据,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教务工作效率;智能考务管理系统,为学校提供本校考试安排、社会考试安排、考务信息查询、监考管理、试卷库管理等一套考务管理综合解决方案;成绩管理系统,可详细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各个环节的成绩,并提供查询、统计与分析等多种功能。

建立资产管理体系。资产管理系统,是专为学校管理固定资产的系统,帮助学校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使各种资产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掌控全方位固定资产信息,降低成本支出;为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使资产管理变得轻松、准确,快捷和全面。

4)建立智慧校园教学体系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依托,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以“应用导向”为原则,以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目标,从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开放教学、教学资源开发四个维度,打造“虚实结合、理实一体、智慧管理、科学反馈、开放共享”的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系统互联、教学数据互通,为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优异、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教学体系建设内容

建立课堂教学体系。课堂教学体系包括数字化教学平台、智慧教室两个子系统。数字化教学平台通过“资源中心、教学中心、数据分析中心”三大模块,与“教育大数据可视分析系统”对接,集“备、教、学、练、考、评”为一体,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教与学的实时跟踪分析;智慧教室以大数据及可视化技术为核心,建设一个环境智能化、教学现代化、管理便捷化,体现时代感、互动感、便捷性、智能性的新型教室。

建立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平台、VR实训中心两个子系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实验准备(实验前)、实验过程(实验中)、实验评价(实验后)、数据统计和资源管理等;VR实训中心主要打造集体验、教学、实训、培训于一体的校级VR虚拟现实公共实训与开发应用中心。

建立开放学习体系。MOOC平台融合课程中心、个人中心、答疑中心、职业中心、认证培训中心、后台管理等六大功能模块,搭接线上线下优质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和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最大程度提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建立教学资源体系。成立资源开发中心,主要包括建设资源库平台、专业虚拟演播室、实景录影棚、录音棚和微录播工具。同时,配套相应的软工具,辅助资源的开发工作,包括后期制作软件、视频剪辑软件、平面处理软件等。

5)建立智慧校园科研体系

以科研课题为主线,以经费管理为抓手,构建集科研信息门户、项目管理、成果展示、在线办公与协同科研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科研管理体系,包括课题管理、成果管理、人才管理、公共管理、综合管理、报表中心、评奖管理等十二个模块。

科研体系建设内容

6)建立智慧校园生活体系

以满足师生员工校园生活需求、提升生活服务水平为目的,将信息化应用从被动支持型转变成主动服务型,通过智能感知和综合信息服务使得校园中对人、物、环境、资源的管理有机融合为一体,为学校构建一个智能、灵活的校园信息服务体系和生活保障系统。慧校园生活体系包括平安校园、感知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移动校园五个部分。

生活体系建设内容

7)建立智慧校园文化体系

打造SIS校园文化识别系统,并对SIS系统进行虚拟化延展,实现实体环境和虚拟环境的建设同步。在依托于校园网站、微信平台等平台建设基础上,进行视频校园、360全景校园、校园论坛等应用系统建设。

生活体系建设内容

 

 

 


  1. 年度计划

“智慧校园工程”建设进度表

序号建设项目2017201820192020
1构建智慧校园基础环境(1)完成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包含机柜、供配电、制冷、监控等系统;


(2)完成服务器、存储器、云计算中心建设;

(3)完成校园无线网建设,实现全覆盖。

基础支撑环境提升。基础支撑环境提升。基础支撑环境提升。
2建立校园统一管理平台建设E-Cloud基础平台。完善E-Cloud基础平台。完善E-Cloud基础平台。完善E-Cloud基础平台。
3建设智慧校园应用体系(1)建设管理体系(OA管理系统);


(2)建设教学体系(数字化教学平台、在线课程平台);

(3)建设平安校园、感知校园。

 

(1)建设管理体系其他子系统;


(2)建设实验教学管理平台、数字化资源开发中心;

(3)建设健康校园(远程医疗系统等)、绿色校园(能源管控系统、水控系统等)、移动校园等。

(1)建设智慧教室;


(2)建设VR实训中心。

(1)打造文化体系,包括360全景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校园云文化墙等;


(2)建设科研体系,包括课题管理、成果管理、人才管理、公共管理、综合管理、评奖管理等。

 

(七)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

  1. 建设目标

建立健全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一支胜任国际化办学的管理和师资队伍;新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推动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的培训认证与国际接轨,开发一批优质培训项目;扩大海外留学生、交换生、研修人员规模;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旅游专业人才;全面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将学校建设成为云南省职业教育国际化示范高校。

  1. 重点项目

1)开展多形式合作办学

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强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广泛汲取有助于我校发展的做法与经验。围绕导游、酒店管理等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泰国清迈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英国爱姆伍德学院等国(境)外院校的沟通与合作,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深层次合作关系。争取完成2个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建立1-2个国际班、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引进国际化职业教育标准。积极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标准,融入学校专业教学内容,并推动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培训认证与国际接轨。开展专业国际认证工作,完成导游、酒店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会计四个专业申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

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平台。紧紧抓住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教育辐射中心、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海外合作办学基地的功能,持续推进与泰国清迈大学、台湾景文科技大学等国(境)外高水平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拓展学生境外交流渠道。加强与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各类国际组织的交流,积极参与这些组织的重大计划活动,建立高水平的专业合作关系。

开展留学生教育。向省教育厅申请,培养旅游相关专业的外国学生,招收来自东盟、南亚国家的旅游从业人员或意向从业人员到学校进行中文导游、酒店服务与管理、中华烹饪等专业的学习,包括短期学习、长期进修及学历培养。

2)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引入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围绕导游、酒店管理等学校优势专业,引进一批具有前瞻性、前沿性的特色课程和课程群,并使之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总结前期中泰合作办学的基础上,针对国际共通性和涉外性强的课程,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课程资源,逐步引进和使用高质量的外文原版教材。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应提供1-2本外文原版教学参考用书,以提高学生外文专业阅读能力。

推行双语授课模式。扩大专业课外籍教师教学比例,大力推行双语授课模式。争取到2020年,全校双语授课课程比例达到5%,全校所有专业应做到至少有1门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

3)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

大力引进外籍文教专家。结合学校国际化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需要,积极聘用和引进外国专家,包括语言类外教和专业外教,争取到2020年聘请外籍教师比例达1%。构建引智交流合作平台,拓宽聘用渠道,聘请高水平的境外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邀请他们长期或短期来校做学术报告、专题讲座、讲授课程、指导论文或合作科研。

加大教师出国研修访学力度。设立专项资金,通过海外访学研修计划、学校国(境)外合作交流项目、公派留学项目等途径,选派骨干教师赴境外高校访学和研修或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逐步提高学校有海外学习背景教师的比例。到2020年,具有出国(境)学习深造或访问交流经历的专任教师数量达到20-40人,教师国际化视野、专业技能、职业能力明显提升。组织管理干部赴境外大学或机构培训,学习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和国际化运作能力。

4)提供国际化培训服务

服务“走出去”企业技术技能培训。发挥学校作为“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的优势与作用,依托学校在泰国曼谷、清迈、普吉等地设立的3个海外培训中心(海外办学基地),积极主动服务云南及全国“走出去”企业,探索与境外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培训项目,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为走出去企业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

开发“一带一路”职教培训项目。持续开展东盟、南亚国家旅游官员及企业高管交流培训项目,东盟、南亚国家旅游一线从业人员培训项目。争取云南教育对外交流中心、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支持,联合大中型旅游类企业、研究院(所)等多方资源,开发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旅游职业教育模式体系与培训项目,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访学团体或教育机构开展旅游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项目。

5)营造国际化育人氛围

丰富国际化教育交流活动。开设校园英语广播及电视节目,全面开展各类外文讲座、互动交流活动,为学生外语学习开启立体式浸入模式。定期邀请海内外名师开设国际讲堂、沙龙,邀请国际友人、留学生开展英语角、英语协会社团等活动。

举办国际化学术交流活动。积极争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为广大师生对外交流、展示自我、借鉴学习等搭建平台。联合相关企业、政府部门等多方资源,孵化“中国—东盟旅游职业教育研讨会”或“中国—东盟旅游职业教育国际技能大赛”,逐渐培育和形成具有持续影响力和体现学校特色的项目。

 


  1. 年度计划

“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建设进度表

序号建设项目2017201820192020
1开展多形式合作办学(1)总结前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验,调研国内同类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与德国、澳大利亚等国1-2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3)开展导游、酒店管理申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前期准备工作;

(4)组织30名学生赴海外交流。

(1)以酒店管理专业为试点,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开展烹调工艺与营养、申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工作;

(3)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2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4)引进旅游类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标准,根据标准,修订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等,并完成专家论证;

(5)组织30名学生赴海外交流。

(1)完成导游专业申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关工作;


(2)参加旅游职业教育国际性研讨会;

(3)准备开展留学生教育相关事宜,制定相关制度,向省教育厅申请;

(4)调研国内同类院校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班的经验;

(5)选择1所国外院校,拟定我校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计划及方案、国际班实施方案,并开展论证;

(6)组织30名学生赴海外交流。

(1)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3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深化与国外众多院校的交流合作;


(2)参加旅游职业教育国际性研讨会;

(4)招收30名以上东盟、东南亚留学生;

(5)选取3个专业申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

(6)组织30-50名学生赴海外交流;

(7)申报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班。

2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1)引进1-2门导游、酒店管理等专业课程;


(2)建设1-2门双语教学课程;

(3)引进外文教材,英文教材的数量占学生全部教材总数的5%—8%。

(1)引进1-2门导游、酒店管理等专业课程;


(2)建设1-2门双语教学课程;

(3)引进外文教材,英文教材的数量占学生全部教材总数的5%—8%。

 

(1)引进1-2门导游、酒店管理等专业课程;


(2)建设1-2门双语教学课程;重点建设1门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

(3)引进外文教材,英文教材的数量占学生全部教材总数的5%—8%。

(1)引进1-2门导游、酒店管理等专业课程;


(2)建设1-2门双语教学课程;重点建设1门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

(3)引进外文教材,英文教材的数量占学生全部教材总数的5%—8%。

3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1)修订《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办法》;


(2)根据中外合作项目需要和学生规模,聘用4名外国专家,其中2名语言外教、2名专业外教;

(3)聘请2名外国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邀请他们来校做学术报告等;

(4)选派5名教师出国研修访学。

(1)根据中外合作项目需要和学生规模,聘用5名外国专家,其中2名语言外教、3名专业外教;


(2)聘请2名外国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邀请他们来校做学术报告等;

(3)选派7名教师出国研修访学、3名管理干部出国学习。

(1)根据中外合作项目需要和学生规模,聘用4名外国专家,其中2名语言外教、2名专业外教;


(2)聘请3名外国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邀请他们来校做学术报告等;

(3)选派7名教师出国研修访学、1人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

(4)完善外籍专家开放式考核制度。

(1)根据中外合作项目需要和学生规模,聘用4名外国专家,其中2名语言外教、2名专业外教;


(2)聘请3名外国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邀请他们来校做学术报告等;

(3)选派8名教师出国研修访学、2名管理干部出国学习、1人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

4提供国际化培训服务(1)依托海外办学基地,联合企业和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探索开发培训项目;


(2)为走出去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培训规模达到300人次;

(3)开展东盟、南亚国家旅游官员及企业高管交流培训项目,东盟、南亚国家旅游一线从业人员培训项目,培训规模达到500人次。

(1)依托海外办学基地,开发3-5个培训项目及课程;


(2)为走出去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培训规模达到300人次;

(3)开展东盟、南亚国家旅游官员及企业高管交流培训项目,东盟、南亚国家旅游一线从业人员培训项目,培训规模达到500人次;

(4)调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职业教育培训现状,探索开发特色培训项目。

(1)依托海外办学基地,开发3-5个培训项目及课程;


(2)为走出去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培训规模达到500人次;

(3)开展东盟、南亚国家旅游官员及企业高管交流培训项目,东盟、南亚国家旅游一线从业人员培训项目,培训规模达到500人次;

(4)开发3-5个“一带一路”旅游职业教育特色培训项目及课程。

(1)依托海外办学基地,开发3-5个培训项目及课程;


(2)为走出去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培训规模达到500人次;

(3)开展东盟、南亚国家旅游官员及企业高管交流培训项目,东盟、南亚国家旅游一线从业人员培训项目,培训规模达到500人次;

(4)开发3-5个“一带一路”旅游职业教育特色培训项目及课程。

5营造国际化育人氛围(1)开设校园英语广播及电视节目;


(2)开展校园外语节、外语讲座等活动。

(1)举办中国-东盟旅游职业教育研讨会;


(2)举办一次国际性技能大赛;

(1)调研举办国际性技能大赛或国际研讨会经验;


(2)举办中国-东盟旅游职业教育研讨会

(3)举办一次国际性技能大赛;

(1)举办中国-东盟旅游职业教育研讨会或国际技能大赛;


(2)举办一次国际性技能大赛;


(八)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1. 建设目标

从精神理念、制度文化、行为规范、校园环境等方面,对校园文化进行系统建设,努力建成体现职业教育特质、旅游行业特色,以及学校人文内涵、历史底蕴,具有鲜明地域风格和国际化特点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校。

  1. 重点项目

1)完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

实施校园人文景观设施建设工程。融入区域文化,将云南地区特色文化等融入整个校园。融合大学文化,加强校园人文和职业环境建设,加大对旅游地学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的投入,对实训楼、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等楼宇内部进行文化设计与实施,增设浮雕墙、墙绘、展板、宣传橱窗等,植入地域文化、学校特色、职教特色、专业特点,体现鲜明的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特色。

室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建设需求,增设一批主题雕塑、景观小品、水景、文化墙、文化长廊、涂鸦墙、读书角、休闲园等文化景观点,兼具休闲、观赏和教育功能;提升现有文化广场的文化设计,完善整个校园的导视系统设计,完善校园道路、广场和楼宇的铭牌制作,开展园林绿化综合治理,营造绿色舒适、文艺雅致的校园环境氛围,力争将校园建设为3A级景区。

2)凝练学校核心文化

编制校园文化18项理念(一训三风、办学宗旨、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等)及其详细释义,汇编成学院理念手册。设置一训三风墙、校训石、校风石等,并以学校文化理念为基础,对学校的楼宇道路进行系统命名,使学校理念文化随时随地可见可听可感。

3)统一视觉标识系统

聘请专业设计人员(专业设计公司),以现有校徽为基础,补全标准字、标准色、辅助图形等视觉形象核心元素,办公、公文、会务、教务等应用物品设计,形成一套完整的《云南旅游职业学院视觉识别系统使用手册》。在全校推广各类视觉识别系统成果。制定《云南旅游职业学院视觉识别系统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对学校视觉识别系统的规范管理。

4)开展文化育人活动

以文化艺术学院为主力军,组建大学生艺术团。围绕旅游文化、云南地方民族文化、南亚东南亚区域文化等,聘请民族文化艺术专家为文化顾问,以云南少数民族的歌舞、器乐、服饰等为核心,组建特色文化队,开展日常学习和培训,并积极参加省内外、国内外高校文艺展演交流,打造品牌文化特色。持续组织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暑期三下乡、青年马克思培养团课、社团展演、道德大讲堂、“环创新秀”、文化艺术节、技能节、摄影大赛、新生入学、毕业“两典礼”活动,积极引入行业企业参与活动开展,并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策划、方案规划、实施执行、总结报道,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全面成长与进步。

 

 

 

 

 

 

 

 

 


  1. 年度计划

“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建设进度表

序号建设项目2017201820192020
1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旅游地学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篮球场、足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改造。楼宇大厅、楼梯、走廊等内部空间增设浮雕墙、墙绘、展板、挂牌、宣传橱窗等文化装置。(1)学校导视系统设建设;


(2)室外增设雕塑、景观小品、涂鸦墙、读书角等文化景观点。

室外环境增设体现云南特色和旅游特色的水景、文化墙、文化长廊、景观大道等文化景观点。
2凝练学校核心文化开展调研访谈活动,总结师生、校友等人员对学校文化的建议,凝练学校的核心文化元素。


 

编制校理念文化手册并印刷制作。根据学院理念,对楼宇道路命名并制作标示牌。制作一训三风墙、校训石。
3统一视觉标识系统以现有院徽为基础补全标准字、标准色等视觉形象核心元素和应用物品设计,形成一套完整的VI视觉识别手册。制作带有院徽的办公、公文、会务、教务等应用物品。(1)VI体系的推广应用;


(2)制定《云南旅游职业学院视觉识别系统使用管理办法》。

(1)VI体系的推广应用。


(2)完善《云南旅游职业学院视觉识别系统使用管理办法》、《云南旅游职业学院视觉识别系统使用手册》。

4开展文化育人活动(1)组建大学生艺术团,制定相关制度;


(2)组织道德大讲堂3期,校园文化艺术节,“五四”青年系列活动、摄影大赛;

(3)组织新生开学、毕业典礼活动。

(1)大学生艺术团参加各类艺术表演3次;


(2)策划与云南地方民族文化有关的活动2期;

(3)组织道德大讲堂3期、“环保新秀”1期、校园文化艺术节、“五四”青年系列活动、摄影大赛;

(4)组织新生开学、毕业典礼活动。

 

(1)大学生艺术团参加各类艺术表演3次;


(2)策划与南亚东南亚区域文化有关的活动2期;

(3)组织道德大讲堂3期、“环保新秀”1期、校园文化艺术节、“五四”青年系列活动、摄影大赛;

(4)组织新生开学、毕业典礼活动。

(1)大学生艺术团参加各类艺术表演3次;


(2)重点打造2类品牌文化活动;

(3)组织道德大讲堂3期、“环保新秀”1期、校园文化艺术节、“五四”青年系列活动、摄影大赛;

(4)组织新生开学、毕业典礼活动。

 

(九)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工程

  1. 建设目标

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将学生多维度能力素养的提升融入到课题以外的活动与生活中,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 重点项目

1)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

改革思想政治课程。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大思政”教育格局出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教学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思政课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有机结合,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大思政”课程教学体系,让思政课程融入到学校人文教育的大系统中,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品质。

加强思政队伍建设。从“大思政”教育理念出发,优化思政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努力构建一支融教学、研究以及学生政工干部三种职能于一体、功能互补且协调统一的师资队伍。同时,制定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培训方案,创新教学与科研队伍,强化学科带头人的核心地位,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切实提升队伍的教学研究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搭建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科研、互动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建设网络课程、推行网络教学,推动网络互动学习。通过平台,既为学生提供思政课程学习资料、开展专题讲解、进行互动讨论,又为学生获取新闻资讯、查询各类信息以及进行思想情感交流和心理健康咨询等提供方便,全面提升学生思想品质,为学生全方位成长成才服务。

2)加强通识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

推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双融合。将企业文化和实习、实训环境建设、学生行为养成相结合,体现职业教育文化建设特点。坚持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坚持专业核心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双核”育人,把职业素养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强化职业素养实践,推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的融合。

打造产教融合职业文化。挖掘专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内容,在专业教育中渗透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将优秀企业文化精髓、企业标准与管理制度纳入教学内容,推动旅游行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打造产教融合职业文化。

定期举办职业文化活动。定期举办企业文化讲座,积极开展技能比武、顶岗实践等专业教学活动,开展职业礼仪、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学习教育活动,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的现代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引导和支持学生自主开展职业素养大赛、志愿者服务、技能大赛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组建学生社团,让学生真正成为组织、参与活动的主体,实现全方位育人。

建设“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建百人合唱团、师生舞蹈队、民乐表演队等艺术团队;通过校园学生社团,比如戏剧社、街舞社等,挖掘大学生中的艺术资源;建设艺术团表演活动所需相应的器材设备和应用软件,完善艺术团队的排练、创作和表演条件。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利用寒假返乡机会,深入镇(社区)、乡、村及行业、企事业单位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要求学生提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内容侧重结合日常调研和专业调研,就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难点等问题,提出理性建议和独特见解,重点在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后的解决方案,开学后学校组织相关汇报交流、评比活动。

举办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加强专业社团建设,组织学生社团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和参加专业学科竞赛,举办“挑战杯——彩虹人生”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导游服务技能大赛、西餐技能大赛、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校内外比赛,每年承办区级以上技能大赛1~2个。

 

 

 


  1. 年度计划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建设进度表

序号建设项目2017201820192020
1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1)开展思政课教育调研,改革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模式,制定思政课改革方案;


(2)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

(3)搭建网络化思政教育平台。

(1)推动思政课改革;


(2)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

(3)开展专题讲座、参观考察、阅读经典名著等方式组织团学科干部进行理论学习和培训;

(4)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1)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2)优化完善思政教学和核心素养教学;

(3)开展思政课师资培训;

(4)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1)持续完善思政教学、核心素养课程体系;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思政师资队伍;

(3)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2加强通识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1)拟定通识课程体系和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专家论证;


(2)定期举办企业文化讲座,积极开展技能比武、顶岗实践等专业教学活动。

(1)实施通识课程体系和职业素养课程体系;


(2)定期举办企业文化讲座,积极开展技能比武、顶岗实践等专业教学活动。

(1)把职业素养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2)强化职业素养实践,推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的融合。

(1)推动旅游行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打造产教融合职业文化;


(2)定期举办企业文化讲座,积极开展技能比武、顶岗实践等专业教学活动。

3加强第二课堂建设(1)建立健全大学生艺术团规章制度,为艺术团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开展各类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活动;

(3)承办区级以上技能大赛1-2个。

 

(1)加强艺术团指导培训工作,每个团队均配备有指导教师,对日常的训练进行技术性指导,提升整个团队的艺术表现力;


(2)丰富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种类,要求学生提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3)承办区级以上技能大赛1-2个。

(1)建立艺术团队评比考核和淘汰机制;


(2)改善校内排练、演出、活动条件,新增一批设备;

(3)扩大社会实践活动规模,开展调研报告评比活动;

(4)承办区级以上技能大赛1-2个。

(1)搭建艺术团交流展示平台。积极组织我校艺术团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类文艺汇演活动,独立举办“大学艺术团专场演出”;


(2)承办区级以上技能大赛1-2个。

 

(十)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 建设目标

加强校政企合作,建立旅游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实现多方资源联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O2O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扩大社会培训规模。加强产业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联动多方资源,开展深入研究。增强服务企业能力,设立旅游行业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发展。

  1. 重点项目

1)建设旅游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

依托云南省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联合云南省旅游发展改革委员会、大中型旅游类企业等多方资源,建立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下设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基地、旅游标准化协同研究基地、养老旅游协同创新基地、乡村旅游协同创新基地,并配合各专业层面的校政企合作联盟,真正实现旅游行业的校政企行多元联动。

2)建设O2O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O2O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互动学做”培训模式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培训,重点开展旅游职业经理人培训、乡村旅游人才培训、酒店管理与营销人才培训、导游人才培训、特色旅游人才培训(会展旅游人才、旅游商品开发人才、旅游标准化建设人才)。依托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国培与省培师资培训、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等特色培训项目。开展社区培训,为社区区民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

3)建设旅游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联合行业企业、政府、学界等多方资源共建旅游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①结合《云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及重点建设项目,积极参与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特色村等项目建设。开展“旅游+”“互联网+”、高铁旅游、会展旅游、体育旅游等新型旅游课题研究。

②开展旅游行业职业教育前瞻与应用研究:中国、东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旅游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与模式研究、旅游行业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等。

4)建设旅游行业企业服务中心

整合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等资源,联合相关机构共同成立旅游行业企业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能够可以提供的服务:

①为企业包括中小微企业提供企业诊断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②加强经济发展政策研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咨询。

③定期发布针对企业的市场调研报告。

④搭建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在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人才资源、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数据调查、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⑤为中小微企业开展管理、技术人员培训。

 

 

 

 

 

 

 

 

 

 


  1. 年度计划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进度表

序号建设项目2017201820192020
1旅游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1)完成协同创新中心的前期调研和筹建工作;


(2)建设乡村旅游协同创新基地。

(1)完成乡村旅游协同创新基地建设;


(2)建设养老旅游协同创新基地;

(1)完成养老旅游协同创新基地建设;


(2)建设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基地。

(1)完成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基地;


(2)建立健全协同创新中心相关制度。

2O2O职业技能培训中心(1)调研其他O2O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情况;


(2)确定中心建设思路。

(1)拟定并出台中心建设方案;


(2)成立培训中心,完善中心线上系统。

(1)开发培训课程;


(2)年培训规模预计达到1000-2000人次。

(1)开发新的培训课程;


(2)开展培训,规模预计2000-3000人次。

3旅游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中心(1)调研其他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建设情况;


(2)成立旅游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组建相关研究团队。

(1)建立健全研究中心章程、管理制度等;


(2)研究课题立项及申报研究课题。

 

(1)研究课题立项及申报研究课题;


(2)完成2-3项研究成果。

 

(1)研究课题立项及申报研究课题;


(2)完成5-6项研究成果。

 

4旅游行业企业服务中心(1)调研其他行业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2)确定中心建设思路。

(1)联系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等;


(2)成立服务中心。

(1)建立健全中心的章程及相关制度;


(2)开发服务项目,为企业人员提供技术培训服务。

(1)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规模2000-3000人次;


(2)发布1期市场调研报告;

(3)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组织实施领导小组,组织方案的实施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研究决策项目建设中的重大事项,落实建设资金和相关政策。发挥明确方向、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科学发展等方面的功能,激发师生员工参与方案实施和学校建设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制度保障

建立项目负责制度,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动态管理和考核制度,坚持分配和贡献相结合,建立固定工资与校内津贴双轨运行制度,形成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建立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调动部门工作积极性,激发其统筹协调与管理职能。将“依法治校、民主治校、以德治校”相结合,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保障“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监督保障

落实以政府审计为指导、以学校内部审计为主体的监督运行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充分发挥学会、行业协会、专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的作用,开展教学工作和教学情况评价。建立和完善学院内部质量监测机制,及时向社会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行政督察与专家检查相结合,定期对规划实施过程、进度和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检查;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与聘任、晋级、绩效奖励等挂钩,确保规划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四)经费保障

制定《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十三五”规划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做到建设项目资金合理使用,保证项目建设规范有序。积极拓展收入来源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提高经费保障水平。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我校“十三五”规划的各项建设计划共需投入资金1.5亿元。为保证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我校制定并严格落实《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十三五”规划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

 

 

 

 

附件1  2017-2020年十大工程建设资金预算

(单位:万元)

建设工程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合计
综合治理能力提升工程2302702703201090
专业建设卓越工程10601060106010604240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3003503503501350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17314199108521
校企合作深化工程30080010007002800
智慧校园建设工程7007007002002300
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2603654404951550
校园文化建设工程125165161121572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工程25354025125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150550180200650
总计:15198万元

 


上一篇: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十三五”规划【二〇一七年四月】

下一篇: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数字校园建设“十三五”规划【二〇一七年四月】


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