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聚焦
2017教学质量提升年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二〇一七年四月
来源:编辑:宣统部    发布人: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12-27

目 录

一、建设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1

(一)建设现状… 1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建设目标… 4

(三)建设思路… 4

三、主要任务与重点举措… 5

(一)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总体架构,理顺运行机制… 5

(三)构建目标体系,明确质量标准… 9

(四)强化监督控制系统,定期开展评估诊断… 10

(五)建立强有力的质量改进激励机制… 12

(六)完善质量数据管理系统平台建设… 13

(七)建设现代质量文化… 14

四、保障措施… 14

(一)组织保障… 14

(二)制度保障… 15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制度,并形成教学工作诊断改进工作机制。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推进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诊断与改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建设现状

  1. 初步构建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制定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框架方案》,以教育质量观的全面性、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全员性、教育质量保障服务的全过程性为建设理念,初步构建了涵盖组织系统、标准系统、监控检查系统、评估诊断系统、反馈预警系统等五大系统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2.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建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从宏观上决策、指导、协调教育教学重大事项,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机构。先后出台了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实行)》、《两级教学管理办法》、《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了教学管理,保障了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

3.教学质量监控诊改取得良好效果。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室,建立了由教务处、评估办、督导室、院部、校内外专家、用人单位、学生等组成的监控评价队伍,以及听课制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质量监控评价制度,对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材、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考试、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与研究等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建立了立体、多渠道的、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开展了多主体、多形式的监控评价活动,并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各教学单位,进行质量改进。

4.初步建立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之间通过校园网、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购置了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在学期课程编排、成绩统计、选修课选报、学籍管理、网上评教等工作方面基本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质量意识有待加强。部分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教学质量保障认识不到位,对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自觉意识不够,如何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全员质量意识,进一步落实责任主体、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2.质量保障体系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子系统尚未建立或者不够完整,部分个子系统之间还缺少有效衔接,各部门的分工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协调、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质量标准有待优化。质量标准还没有很好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反映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突出。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教学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4.信息化程度不高。智慧校园建设相对落后,难以支撑质量信息的实时采集、实时分析、实时反馈,以及各部门数据的统合、协调、分析,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在教学诊断与改进过程中的作用发挥不够。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障主体责任,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强化质量责任意识、优化质量目标、质量标准和质量制度,建立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改革创新,推动学校建设发展。

(二)建设目标

遵循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完善产教融合、开放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导向,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以资源保障和过程监控为主线,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以“三环节、四阶段、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常态化的诊断与改进机制,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三)建设思路

1.注重质量保障体系的系统性。保障体系的实施过程应涵盖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应全方位相互贯通、协调运行。

2.注重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性。质量保障体系的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制度具有不断优化的动态性,要符合云南经济、产业发展和学生家长的需求,符合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从而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3.注重质量保障体系的可操作性。按照可达性和可测性相结合的原则,以落实改进为重点,制订学校质量保障体系诊改工作方案与实施细则,强化诊断工作的可操作性。

4.注重质量保障体系的信息化。完善质量信息发布与监控系统,不断完善数据平台在内部管理运行中的状态分析和监控功能,使之既能进行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还能满足查找问题与薄弱环节的需要,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三、主要任务与重点举措

(一)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总体架构,理顺运行机制

图1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总体架构图

 

图2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路线图

  1. 三个环节:需求输入、质量生成与改进、质量输出三个环节。

需求输入环节的核心,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回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学生及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将利益相关方的要求转化为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

质量生成与改进环节的核心,是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服务支持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按照质量保障体系运行路线图,形成质量改进螺旋机制,促进质量持续提升。

质量输出环节的核心是评估利益相关方需求满足情况,通过企业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政府满意度等维度的评价,对质量的输出效果进行分析、诊断,进而促进质量生成与改进环节的不断完善。

四个阶段: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阶段循环运行是质量改进螺旋机制,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

“五纵五横”:五纵是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服务系统、监督控制系统五个系统,五个系统形成目标标准链、实施链、条件链、制度链、信息链,按照PDCA螺旋改进机制运行,完成质量的生成与持续改进。五横是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五个层面全覆盖,在五个层面建立完整、相对独立、相互协调的自我质量保障机制。

一个平台:质量数据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数据的源头采集、及时采集和开放共享,为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信息支持。

(二)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组织机构,明确职能分工

1.建立党委领导、校长指挥、质量保障委员会全面协调的质量保障领导组织。质量保障领导组织是“五纵”中的“决策指挥系统”,对学校重大工作进行审议、决策、指挥,组织确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制定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政策和保障标准,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

2.建立学校-二级单位-专业三级质量保障组织。学校层面:由校长担任质量管理保障委员会主任,负责规划和制定学校顶层、系统性的质量保障制度,对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绩效考核出台指导方针。质量管理保障委员会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质量保障体系的设计、运行、监控等工作。

二级单位,包括二级学院(部)层面:成立质量保障工作组,组长由二级学院院长(主任)等兼任。二级学院(部)在质量生成与监控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在课程计划、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和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实施分类监控,对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等进行严格把关,改进工作教学质量。

专业层面:设立学科、专业和课程质量保障小组,组长由相关负责人兼任,负责学科、专业和课程质量的自我诊改,编制、落实具体的学科、专业和课程标准,加强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在目标、结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物质条件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3.明确责任主体,厘清各单位职能分工。相关职能部门对应“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以及“支持服务系统”,通力合作,保证质量提升。教务处、继续教育中心、二级教学单位等部门,依据学校办学定位,确立、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改革和发展方向,保证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生成。人事处、财务处、合作办学处、国际合作处等资源部门,积极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引进和整合办学资源,提升资源建设成效,增强竞争优势。资产管理处、保卫处、后勤处等学校综合管理与服务部门,为学校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提升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标准。

各级质量保障组织,会同学校监察审计部门,对应“五纵”中的“监督控制系统”,采用过程监督、考核和评估等方法,结合教学质量督导检查评价等手段,加强学校质量监督与控制,并采取措施积极纠偏。

(三)构建目标体系,明确质量标准

1.科学编制学校规划,建立完整的目标体系。学校根据国家和云南省发展战略,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办学实际,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制定“十三五”规划及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专项规划。根据学校规划建设目标,按照上下衔接、左右联动的原则,编制质量保障建设规划目标体系。

各二级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分解和细化具体的质量目标,制定任务完成的考核标准,层层分解,确保实施。同时,将规划任务分解和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按照规划建设任务年度实施进度表,明确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措施、预期效果,在规划任务分解的基础上建立执行目标体系。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制定质量标准体系。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依据学校发展目标体系制定质量标准。

完善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行业、企业一线岗位的需求,在质量标准中融入相应专业的国家或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或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引入企业管理规程和技术规范,建立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标准体系,实现毕业生素质、能力与工作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建立适应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教学过程管理标准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标准,课堂教学的质量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成绩考核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标准等。重点加强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

完善职能部门岗位工作质量标准。在学校管理、运行中,按照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功能,厘清、优化各部门岗位职能,将职责-岗位-工作标准相关联,形成部门岗位工作标准,建立考核体系。

(四)强化监督控制系统,定期开展评估诊断

1.完善教学监控机制。建立健全教学监控制度,根据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等开展教学检査,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诊断问题,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做到自查和他查相结合、定期监控与随机监控相结合、教学管理机构监控与学生监控相结合、定性监控与量化监控相结合、校内监控与校外监控相结合。

2.提升教学质量信息采集和分析水平。加强对教学检査信息、教学督导信息、教学评估信息、教学信息员信息、学生评教信息、领导信息和社会信息等信息的采集工作,做到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收集到的各类教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进行分类整理,及时做出统计,形成分析报告,为学校和相应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引入学生、教师、督导、社会、用人单位、家长等评价主体,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围绕教学运行和教学基本建设的各个方面,开展综合评估和专项评估,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实施监控。重点做好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教师教学能力评估、顶岗实习评估、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评估和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每五年安排一次,参照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

4.畅通反馈渠道。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准确有效地反馈教学质量信息,将发现的在办学宗旨与目标、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以及各类质量标准等方面出现的偏差等问题,通报有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进行整改。

(五)建立强有力的质量改进激励机制

  1. 做好日常监控和实时改进。二级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对在日常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应自行及时予以纠正,并做好记录,需要整改的,制定预防、纠正和持续改进措施。教务处收集和汇总各二级教学单位发现的问题,对制定的预防、纠正和持续改进措施,予以监督落实,定期将各二级教学单位、各职能部门关于落实预防、纠正和持续改进措施的情况,报学校质量保障委员会。

  2. 做好评估诊断与改进工作。定期进行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并积极联系与配合行业组织、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开展第三方诊断工作。通过学校内部质量自诊和外部质量诊断相结合,进一步排查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对评估诊断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偏差分析,从计划、制度、管理等方面深层次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形成诊改报告,以此督促各层面、各部门的质量改进工作。必要时,学校各层面、各部门根据质量规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对质量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问题诊断倒逼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不断创新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实现教育质量的螺旋式提升。

  3. 建立绩效考核与问责机制。将部门绩效考核与质量保障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加强对二级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的工作绩效考核。对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中失职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并要求予以限期整改。

(六)完善质量数据管理系统平台建设

1.构建对接质量管理工作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对接教学运行、教师科研、学生学习、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的质量管理系统平台。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实现学校各项工作与信息化平台结合,便于对各类各项工作现状进行自主诊断改进。

2.建立基于数据平台的质量管控机制。完善校本数据平台功能,制定平台信息采集责任、审核管控、数据分析的制度,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实时监控、适时预警,为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公共信息服务、工作动态分析、行政决策和监控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七)建设现代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是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基础和动力。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进行质量文化的宣传、教育,面向全体师生员工普及质量文化,培育质量意识。同时,动员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通过研讨、培训和具体的质量建设实践,使师生员工知晓教学质量标准、理解质量标准、认同质量标准,从而提高全员质量保障的参与度,认真落实各项质量保障制度,实现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质量保障工作委员会,形成党委领导、院长指挥、质量保障委员会全面协调,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保障质量提升的工作机制。建立学校质量管理办公室,由院长直接领导,全面负责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施,独立开展对各部门质量保障工作的评价与考核。切实加强各职能部门的质量保障作用,提高学工、教辅、后勤等部门的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学校、职能部门、二级教学单位之间的质量保障与协调管理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二)制度保障

围绕学校办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全面发展等五个层面,建立包括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服务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等一整套的质量保障工作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目标、原则、路径和要求,建立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长效机制,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上一篇: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十三五”规划【二〇一七年四月】

下一篇: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数字校园建设“十三五”规划【二〇一七年四月】


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