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学校要闻
把握现代职业教育内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七彩云南 高云川)
来源:admin    发布人: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8-05-20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人才培养与内涵建设纪实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有58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地矿部昆明地质学校、历经1998年改制的云南省旅游部门所属云南省旅游学校,2011年5月成为云南旅游职业学院。42年的地质行业职业教育沉淀了深厚的底蕴,学校曾经是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国地质教育的国家重点中专学校,13年的旅游中职教育一度是云南中等职业教育的示范品牌学校。2011年学院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兵,开始了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发展和探索之路。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其他高校大楼已经建好,规模效益已经稳定,全面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之际,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只有将建大楼、扩规模与树特色、提质量同步推进,才有可能追赶先进,长足发展。因此,学院多次组织研讨会,深入研究国家产业发展与教育政策,深入分析云南支柱产业发展建设、桥头堡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等学院内外部环境,提出了坚持外延发展扩规模与内涵发展提质量并举的发展思路,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一些实效。

1.培育和引进并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对于一所转型升级的高等院校,这一点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此,学院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的措施有:一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了以转变观念、增强能力、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师资培育工作。邀请省内外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旅游教育、旅游行业专家等人士到学院为全院教职工进行培训;以制度激励的方式,引导广大教师参加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学历提升,到企业或院校进行挂职或访问;争取项目支持,送教师到国外进修提高,仅2012/2013年学院就外派4名教师到国外交流考察学习,10余名教师分赴国内高校访问学习,8人参加高职院校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二是有步骤的引进师资。三年来公开招聘了具有硕士学历学位的青年教师26名。学院通过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及行业能手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或兼课教师。初步打造了一支有博士、教授、教学名师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基本合理的专兼职“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

2.项目带动,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
学院通过项目带动和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一是通过上级部门支持和学院积极争取,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项目、世界银行支持职业教育子项目等,截至目前已建成校内实践基地10个。建立了酒店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实训基地、宝玉石加工实训基地、信息系统开发实训基地等4个校内实训基地。尤其在高等院校质量工程建设中,学院得到了省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从2012年开始,学院申报省级教学质量和改革项目,实施了精品课程、公开课、教学团队建设、名师工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9个项目。如世博吉鑫园示范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十二五”规划教材、《模拟导游》精品教材、《高尔夫概论》、名师工程建设项目、名师工作室、宝玉石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精品课程《饭店经营与管理》等。二是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等合作,共建了6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学院专业设置以旅游类专业为主体,专业的服务性特点显著。学院主动适应云南省经济社会及旅游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按照“按需设置、特色鲜明、持续发展”的专业设置理念,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优化学院专业结构与布局,突出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加快学院专业群的形成,专业数量不断增加,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了以旅游类专业为主体、国土资源工程类为特色、信息技术与财会类为补充的专业体系,现共有20个三年制专科专业。逐步形成了学院有重点专业、教学系有骨干专业的专业建设梯队。
在制度建设上,学院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现代大学教育规律及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制度。2013年学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迈出了从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实质性跨越。一是健全实施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学院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痕迹管理,制定了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检查、研讨和比赛为手段,以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学环节为中心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两级教学管理办法》,使学院教学管理有据可依。二是加强教学监控体系管理与建设。加强期初、期中和期末“三期”检查,规范日常教学管理。实施教学督导制度,强化对课堂教学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教学督导制度,坚持“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工作方针,积极探索教学督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重视校园旅游文化建设,突出旅游职教育人特色。学院利用有限的条件,从硬件上结合旅游业特点建设“校园小品”、旅游文化广场。学生公寓按酒店式打造,教学楼和实训中心展示省内外景区图片及知名旅游企业文化核心等,努力通过环境熏陶,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在管理上规范教学及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标准,使用礼貌用语、规范用语,努力为学生营造“服务至上”的职业环境,在“润物无声”中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突出旅游职业教育的育人特色。
学院坚持人才服务方向的专业性与广域性相结合,人才知识结构的理论水平与技术技能相结合,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11年—2014年学院学生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6项,省部级奖项37项。今年,首届409位大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8%。

4.产教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构建平台,促进教研融合。为了体现学院科研的职业教育特色,学院与云南旅游规划研究院合作,成立了“云南旅游规划研究院旅游职业教育研究基地”,开展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同时,在行业、企业支持的基础上,学院邀请省内外知名学者,业界精英,牵头成立了云南酒店产业发展研究院。目前,该研究院已经与云南省旅游业协会饭店分会、云南省旅游业协会SPA与温泉分会、中国旅游研究院饭店产业发展研究基地、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武汉分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正在与WTO世界旅游组织合作洽谈。开展了《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专项报告之一《精品酒店专项研究》、《云南温泉养生旅游发展研究》、《云南芳香理疗旅游项目研究》等项目。开展了云南省酒店管理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开发的酒店管理“HOTEL”人才培养模式及体系,已应用于教学实践。
引企入校,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学院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采取把相关企业引进学院,企业提供宝玉石加工、鉴定、营销等方面的设备和专家为学生提供实训条件和授课,为学生安排顶岗实习与就业等;学院则为企业经营提供必要生产场地、应用研究、管理支持等。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或开发课程,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共同安排学生实习、就业,教与学的过程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一方面,学生从基础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顶岗实习,在校企合作基地的全真、全程、全景中进行,直接接受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熏陶,学生理论、社会实践能力与行业需求、与岗位契合度高;另一方面,合作企业优先选拔毕业生就业,直接充实、提高其员工队伍水平。同时通过与学院的教学合作,促进企业提炼其文化,传播其管理理念,实现了校企共赢。
合作共建,促进产学研结合。学院与云南省地质调查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书》,建立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产学研合作基地”,旨在通过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开发教材、共同参与生产任务等,促进学院国土类专业教师参与科研生产,提高学术水平和生产技能,反哺教学,快速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转化为生产力,融于专业教学内容之中。

5.探索国际化办学模式,培育国际化办学特色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发挥地域优势,依托行业支撑,培育国际化办学特色,培养国际适用旅游专业人才,并大力开展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旅游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认可。2012年,国家旅游局认定学院为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为学院进一步开拓国际化办学道路搭建了良好平台。首先,学院借助国家骨干教师境外培训、世行贷款支持、校际对口支援等等多种渠道,先后派出一大批教师赴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地进行学习交流,为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奠定基础。其次,学院依托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先后开展了国际化的旅游行业服务项目即导游国际培训、承担国家旅游局派给的中老、中缅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培训项目、国际化工学结合项目、交换生项目等。三是,学院先后与英国爱姆伍德学院、泰国清迈大学等建立了高尔夫、应用泰国语等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教学、共同培养。
三年多来,为迎接国家教育部门人才培养合格评估,学院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加强内涵建设,成效显著,正在成为一所管理规范、内涵丰富、特色明显、充满生机的高职院校。学院将以今年12月份人才培养合格评估为契机,凝心聚力、科学发展、开拓创新,为把学院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高职学院而努力奋斗。

文章来源链接


上一篇:云南日报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60年培养4万余专业人才

下一篇:党委书记张京龙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