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在本部校区举行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为期7天的系列主题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本届职教活动周坚持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引领,围绕“一技在手,一生无忧”年度主题,全面聚焦“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新路径,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文旅康养产业紧密对接,加快培养契合云南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全校联动
30项活动诠释“技以载道”
据介绍,此次活动由学院教务处统一部署,多部门协同推进,各二级学院积极响应,共推出30余项富有专业特色的主题活动。内容涵盖技能展示、专业讲座、非遗体验、文艺表演、创意市集、读书分享等多个板块,精彩纷呈,形式丰富。

从专业实训室到文艺舞台,从非遗体验到智慧旅游,现场氛围热烈,师生踊跃参与,全面展现了各专业教学成果与技能风采。此次职教周覆盖校本部与高新区教学实训基地,实现多点联动,今年更是首次面向社区开放,邀请市民走进校园,沉浸式体验职业教育魅力,校内外共同构建起“课堂—市场—社会”贯通的新型实践场景。
启动仪式上,校企代表齐聚一堂,共话育人新途径。通过为期一周的系列活动,学院不仅集中展示了职业教育改革建设成效,也进一步夯实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实践基础。正如活动主旨所示,“一技”不仅仅是谋生的能力,更是育德、立志、强国的通途。

非遗与青年相遇
烹饪学院“云Young市集”展现新面貌
走进烹饪学院的非遗市集,一场融合传统与潮流的创意展览——“云Young非遗市集·家乡Young起来”热闹开场。彩色帐篷、复古摊位、民族服饰……从米线到火腿,从糖画到彝族粑粑,云南地方风味琳琅满目,现场烟火气十足。学生们身着民族服饰,以年轻视角“演绎”非遗,令人眼前一亮。


此次市集以“创意+传承”为理念,展出了数十种与饮食相关的非遗项目,许多学生身穿民族服饰,热情介绍自己家乡的传统美食。“非遗不该只在博物馆里,它更应该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烹饪学院党支部副书记沈晓文介绍,此次市集重点围绕云南本地饮食类非遗项目进行创新展示,通过学生策划与企业协同,将传承与创新融入教学全过程。

市集中还特别设置了“非遗+就业”板块,邀请近20家本地企业进校宣讲与互动,为学生搭建起技能展示与岗位对接的双向平台。

沈晓文说:“我们希望学生不仅能把技能练好,更能理解背后的文化价值。这不仅是一次教学实践,更是一场文化传承与自我认同的教育旅程。”
亮点纷呈
从课堂走向产业前沿,技能赋能未来发展
“今年的职教周,不只是展示,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升级。”在活动现场,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霞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的系列活动融合度更高、实践性更强,亮点层出不穷。

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学院携手多家行业企业,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与实训环节,学生在模拟岗位中“练真功夫”,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经验,实现教学内容与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
技能服务社会同样成果显著。师生团队将走出校园,深入社区和乡村,开展非遗技艺推广、康养旅游规划咨询等服务,真正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智力资源”。一些学生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用所学知识回应现实需求,“感觉技能真的有用起来”。
活动周还特别邀请优秀校友与行业工匠走进课堂,通过“成长故事分享”“职教匠心论坛”等形式,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技能报国。
此外,人工智能与旅游服务融合的专题讲座也成为一大亮点,外省专家应邀讲解AI赋能旅行康养服务,引导学生理解技术趋势,提升AI素养,为未来职业路径拓宽可能性。
校长寄语
把微笑写在服务里,把利他融入教育中
在启动仪式上,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蔡冰寄语全体师生:“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我们要在技能训练中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强化服务意识,把微笑写在服务里,把利他融入教育中。”

蔡冰表示,活动周不仅是技能竞技的舞台,更是师生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现。他提出要将活动与学风建设深度结合,用“交锋”锤炼本领,用“规范”塑造品质,用“风采”树立榜样。他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在专业训练中获得成就感,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价值观,在未来人生中坚定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一周活动,是展示,更是出发。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用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向外界展现了一所职业院校的办学温度与专业高度。它既是一次阶段性成果的呈现,更是一场持续教育理念革新与育人方式转变的集体出发。在这里,技能是青年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在这里,服务是教育最有温度的表达;而在这里,梦想从指尖的技艺开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